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造文化旅行梦工厂14256 [复制链接]

1#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打造文化旅行梦工厂


[摘  要]立足旅游文化传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当走马观花的旅游逐渐被文化探究的旅行取代时,《哈尔滨》旅游专刊力图打造一座“文化旅游梦工厂”,引领读者展开一场寻找共鸣、植入心灵的思想之旅。在消费信息的重重包围下,尚游版尽力让即将动身远行的旅人和仍旧宅在家里的“懒人”都能在这里觅见一处清新、静谧的心灵栖息地。


中国论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心灵契合


随着旅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各类媒体的旅游版面日渐增多,涉及内容及形式也愈加丰富多彩,《哈尔滨》尚游版就是在这样一种在传媒大环境下诞生并逐渐修炼自身“气质”,将版面着力打造为一所文化旅游的梦工厂。


浮躁传播中的清新韵味。“背起行囊,让我们共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对于如今日益追求精神自由、生活品质的人们来说,既是放松身心、陶冶性情的休闲娱乐,也是体验文化、感悟人生的精神需求。因此,旅游消费成为各地经济支柱的同时,也成为各类媒体争相开发的一个市场,发布旅游信息、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消费指南成为大多数媒体的主攻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尚游版创办之初就主打文化牌,立足旅游文化传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当走马观花的旅游逐渐被文化探究的旅行取代时,尚游版力图打造一座“文化旅游梦工厂”,引领读者展开一场寻找共鸣、植入心灵的思想之旅。在消费信息的重重包围下,尚游版尽力让即将动身远行的旅人和仍旧宅在家里的“懒人”都能在这里觅见一处清新、静谧的心灵栖息地。


信息碎片化中的人文情怀。旅行目的、旅行见闻、旅行故事、旅人心情、旅行地风土人情……旅行与传播似乎是机缘相投的一对情侣,放在一起无比和谐,有关旅行中的一切都适于传播。媒体作为旅游传播中介体,在向读者提供服务信息的同时,也时刻承担着输出文化的功能。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推手,旅游传播在互联时代信息碎片化传播中往往彰显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这一点在尚游专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选题上的人文情怀。尚游版在选题上摒弃大而全的景点介绍或各类旅游消费热点,而是经常撷取某地某人某事,将一段深入人心或深藏当地的人或事铺陈展开,与读者共赴心灵之约。如讲述鲁迅故乡风情的《故园旧梦老绍兴》、描摹画家莫奈居住所地风景的《莫奈花园 印象睡莲》、体味电影《一代宗师》拍摄地风貌的《叶问宫二走过的巷子》等。二、内容上的人文观照。首先,尚游版在栏目设置既有注重服务的“旅行记事”“美食荟”,又有陶冶性情的“慢时光”“博闻馆”,还有风情小品文“微足迹”“心远行”等。其次,尚游版以人带事带景带情的文章风格,将或生动或感伤或有趣或富有哲理的内容娓娓道来,通过调动读者的情绪情感,与其进行深入地心灵对话。如《邓丽君最爱的“泰北玫瑰”》讲述了深受人们爱戴的歌手邓丽君与泰国小城清迈的不解情缘;《伊夫堡重逢基督山伯爵》撩起法国作家大仲马名著《基督山伯爵》的神秘面纱;《台北风致》以台北最宜居的松山民生社区切入,展现了那座城市温润、儒雅的风致。


传统媒体里的文艺气质。传统媒体往往给人严肃有余而时尚不足的印象,基于此,尚游版自始至终都在尽力打造自身独有的文化品质和文艺气质。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媒体传播的是精神产品,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而强调社会效益、讲究艺术质量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要素。媒体应该赋予精神产品以积极的社会意义、思想内涵和美学品位,不断提高受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但是,“高大上”的品位还需要“贴地皮”的着陆,否则只会陷入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尚游版在寻求亲民话题的高雅表达、草根情结不失文艺气质的过程中,以“接地气”的写作手法,推出了一系列通俗和雅致兼具的文章,如《当软糯遇上酥脆》,尽述平民美食排骨年糕之妙;《传说中的喵星球》描写了台湾“猫村”见闻等。


视觉呈现上的静雅之美。在报纸上,版面与专刊版面在视觉呈现方面一直有所侧重,尚游版则力图树立起一种具有“气质辨识度”的版面风格,即在多个专刊、副刊中能通过不同的版面语言表达,使受众迅速识别尚游版。一、标题制作。头题稿件大多采用书法字体与美黑字体结合的方式,保持版面情绪稳定。二、配图运用。主图片根据稿件内容素描、柔光等处理,充分贴近文章氛围;配图以屋檐、时钟、阳台、雨伞等元素,艺术化地表达出一种人文气息。三、巧用留白。留白太多浪费版面,留白太少没有层次,尚游版在这“多”与“少”间寻找平衡,在提供更多信息的前提下,保持着版面清新不拥挤。四、色彩搭配。一般情况下,若版面彩色图片较多,应慎用彩色字体,但尚游版没有因此而受到束缚,而是突破常规,大胆运用与文章情感色彩契合的颜色制作标题中的关键字,使整体标题更加美观时尚。□


(/丹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