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62家违法行医机构被查处
10月28日,从市卫生监督所获悉,近段以来,该所根据市卫生局的布置,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11个县医疗服务市场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医疗机构640家,查出违法行医的医疗机构有62家,立案22起,罚款8.96万元,没收药品和医疗器械一批。
行医有期限
据了解,此次执法检查从8月份开始,历时近两个月时间。在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一些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超过了有效期限。都安现代综合门诊部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到2008年3月30日;巴马协合综合门诊部、凤山协合综合门诊部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分别到2008年4月9日和2008年5月24日止;宜州城南综合门诊部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07年底到期。而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执法检查时,这些门诊部还在从事诊疗活动。
一位执法员说,凡从事诊疗活动的都要办理执业许可证,并在有效期限内行医,许可证到期后要及时申请校验,否则不能从事诊疗活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5条规定,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行*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78条规定,对不按期办理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办理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变更须注册
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一些退休医生重新聘请到其他单位后,没有变更注册。都安协和门诊部的张某、罗某,大化西江门诊部的王某、韦某,巴马的白某等,这些医生退休前在医院工作,具有行医资格,退休后有的开个人诊所,有些被聘请到个体诊所从事诊疗活动。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的规定,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部门依照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据统计,此次检查发现未注册的医疗机构有20家,未取得资格证书的有287人,未注册的医生有135人,南丹、天峨、宜州等县的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
严打“黑诊所”
近年来,市卫生监督部门打击非法行医从未手软,但屡打不绝。此次执法检查,全市查处了30余家“黑诊所”,取缔游医13家,立案查处了有关涉案人员。这些“黑诊所”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却开展诊疗活动。巴马的*某、梁某无证行医,并给患者静脉用药和从事临床执业活动,该县卫生局已对两人立案查处。环江的*群诊所、金城江的兰美菊诊所、回春堂等都在本次检查中给予取缔。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还发现,有29家医疗机构聘请非卫生技术员执业。金城江的何良春皮肤诊所、韦庆欢诊所聘用非卫生技术员执业,韦庆欢诊所还非法从事终止妊娠活动。
超科目执业在个体诊所普遍存在,超出许可证诊疗科目最多的是泌尿科、妇科、皮肤科、肛肠科、医学检验等科。有的医疗机构未经审批,私自购置B超、人流吸引器等设备,开展人流、引产、放环、取环等计生手术。都安现代综合门诊部超出核准诊疗科目,擅自增设医学影像科目,妇科执业人员潘某还从事药流执业活动。
卫生部门提醒广大群众,到个体诊所就诊时,要认准是否有卫生部门核发的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是否持有卫生部门认定的《执业医师证》,避免上当受骗。本报 唐毓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