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7岁田国立回归建行他曾对内外交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冶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国有大行迎来人事密集调整期,突如其来,建行和中行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候选人已然完成更迭,中行的行长人选亦颇受
  

田国立

建行起步,完成信达商业化转型

在建行的工作经历,为田国立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重要基础。

公开信息显示,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田国立从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起步,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积累了大约10年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进入快车道:年,年仅32岁的他出任建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年,他负责筹备了建行总行营业部并且担任总经理;到年出任建行行长助理时,田国立年仅37岁。

在担任行长助理期间,他领导和组织了当时国内最大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农信”)的托管清算。中农信于年1月被中国央行下令关闭,其债权债务和分支机构则由建行托管。

“勤奋好学,年轻有为,胆识过人,颇得领导赏识。”曾接触过田国立的建行某退休人士曾如是评价田。

建行的经历,为田国立打下基础;行长助理的身份,更多是一个“执行者”角色。但很快,田国立便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其过人的胆识与才能,亦有了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年,告别服务了16年的建行,田国立以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身份筹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年起,执掌信达的田国立领导了对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辽宁证券、汉唐证券、华夏证券和北京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托管、重组和清算等工作。

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信达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从政策性资产处置扩大到商业化收购业务;从资产处置扩大到问题机构处置;从不良资产管理扩大到证券、基金、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

在业务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信达也逐步拿下多种业务牌照;相应地,田国立也为信达提出转型目标,即成为以不良资产管理为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

按照转型方案,信达政策性业务的剩余债转股资产和剩余债权资产约亿元,由信达按照评估值买断;建行持有的延期十年的亿元的信达金融债,则剥离至财政部与信达建立的共管基金,以后通过利税返还、减持股份等多元化方式偿还。

田国立主政时期的信达,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里唯一一家能够付息率%的公司。年末,田国立参与创立信达的第十个年头,信达累计向相关银行支付债券利息、向央行支付再贷款本息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3.67亿元,比年的利润(约12亿元)涨了近3倍,利润总额和增长速度均远超其他三家。

“这并不是我的利润高涨期,今后五年到十年才是。”田国立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豪言。

年7月,信达改制,更名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完成股改挂牌的AMC,此举亦标志着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试点正式启动。新公司注册资本亿元,是成立时的2.51倍,同年年度收入和净利润则为亿元和74亿元,继续遥遥领先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

年12月至年4月,田国立出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年5月,他再上台阶,出任中行董事长至今,其间还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年6月)。

业内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正是处置不良资产以帮助四大行完成上市大任、稳定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出色表现,让田国立日后获得掌舵中国银行的资格。

大刀阔斧精简中行总部

田国立接棒之时,媒体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当时的中国银行:从资产规模的角度看,中行已居四大行末位;海外业务发展不顺,国内业务遭遇“后发劣势”瓶颈时期: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行海外业务遭受重创,恰逢国内“四万亿”刺激计划出台,时任中行董事长肖钢将业务发展重点向国内倾斜;但由于错过中国银行业的高速扩张期,中行境内分支机构的数量,与工农建三家银行差距较大。

新的接班人,需要为这个新的平台思考差异化竞争策略。

“银行不是泡泡糖,不比谁吹得大,而是要让客户感到满意贴心,提供最好的服务。”年6月,上任不久的田国立召开以“内生动力谋大局”的内部会议并声称,“中行的奋斗目标不是超过工行。”

有中行中层干部向记者表示,这从根本上纠正了“规模发展”的考核指标,转而以利润考核为重心。

田国立还在该会议上要求,各分行一把手“守土有责”和“讲政治”,需要“急总行之所急”,在之后的两年里,田国立对中行的顶层和基层,进行了大幅调整。

年7月中国银行年中工作会议上,田国立首次公布他为中行打造的战略目标——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并提出“最好的银行”的七大标准。

针对七大标准中“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的问题,中行于年3月正式公布其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的方案并逐步落地:原公司金融总部、个人金融总部、金融市场总部、风险管理总部、运营服务总部五大总部被拆解;总行机构精简后只有36个一级部门和6个直属机构,总行部门数减少13个。

此番组织架构调整,暗合的则是田国立为中行设定的转型思路——通过调整结构而非做大规模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力推“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多位中行内部人士时发现,“格局大”、“业务精”是对田的评价中最高频的两个词。

“讲政治,这是更高的要求,站的层次要高,不能太狭隘,急总行之所急,每一条建议是本位的还是谋大局的,是我使用和提拔干部的一个标准。”田国立曾在内部会议上说。

“谋大局”自然意味着:紧跟国家政策。而更加开放的中国,也使得中行开始迎来属于自己的“风口”。

年起,决策层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带一路”倡议。年3月,中行提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规划,要“争做‘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的首选银行,争做‘一带一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渠道银行”。

更为具体的目标还包括: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覆盖率50%以上,通过远程服务和海外工作组实现业务全覆盖;年“一带一路”相关授信亿美元,未来三年授信亿美元等。

时至年末,中行“一带一路”战略已获得较大进展: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约个,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近亿美元;在此期间,中行旗下中银香港还陆续出售了南洋商业银行、香港集友银行等功能重叠的资产,将更多资源投入至“一带一路”沿线。


  

据中行管理层透露,截至年末,中行在5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家海外机构,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初步实现了中行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目标”。

田国立主政的四年时间里,中行海外业务在全集团中的贡献逐步回升,利润区“重返海外”的趋势越发明显。年末,中行海外资产规模登上5万亿元的新高,税前利润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42%;海外利润占比为36.27%,较年上升了近13个百分点。

(编辑:闫沁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