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刘某说rdquo系列文 [复制链接]

1#

刘某说: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受条件所限,目前多数单位仍采用解剖定位盲穿技术,由此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本文采用颈部CTA观察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发现群体中解剖变异并不少见。我们在临床中应充分重视,采用超声引导穿刺,以保障患者安全。

目的利用CTA(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观察颈部不同CT层面下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解剖关系的变化,以了解颈部血管变异情况,提高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年01月01日至年07月01日期间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例,排除标准:头部明显扭转、图像扫描部位不当、颈部肿物、颈部淋巴结肿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既往颈部手术史或颈部血管穿刺史、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者;在GEADW4.4后处理工作站上,选择两个层面——甲状软骨上缘层面和环状软骨层面的CTA图像,依左右两侧,按照甲状软骨上缘层面左侧组(A组)、甲状软骨上缘层面右侧组(B组)、环状软骨层面左侧组(C组)、环状软骨层面右侧组(D组)四个不同区域,分别测量以下数据并记录:同侧颈内静脉距皮深度、颈内静脉平均内径、颈内静脉横截面积、颈总动脉直径、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最近距离、动静脉中心连线与矢状位前向的夹角α。其中,α<45°或α>°为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前位,45°≤α≤°为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外侧位,°<α<°为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后位,°≤α≤°为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内侧位。颈内静脉平均内径=﹙颈内静脉最长径+颈内静脉最短径﹚÷2。应用SPSS19统计软件,数值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例患者纳入结果分析,其中男67例,女50例,年龄28-82(55.16±12.58)岁,详见下表。

1.与甲状软骨上缘层面右侧(B组)相比,环状软骨层面右侧(D组)颈内静脉距皮更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状软骨层面右侧(D组)较左侧(C组)颈内静脉距皮更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右侧颈内静脉内径和横截面积在两个层面均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状软骨上缘层面右侧(B组)相比,环状软骨层面右侧(D组)颈内静脉平均内径和横截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与甲状软骨上缘层面相比,双侧夹角α在环状软骨层面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4.与右侧相比,左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位置关系有较大的变异(P<0.05)。

结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存在变异,环状软骨层面较甲状软骨上缘层面颈内静脉更粗大,距皮更浅,更适宜穿刺;右侧较左侧颈内静脉更粗大,相对位置变异更小,更适宜穿刺。

本文限于内部交流学习,版权归属作者本人,如需转载或出版请联系作者本人。王宇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