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作者:马向梅,丁元庆,唐赛雪,栗洪娟,王凯
编辑:贾雪雯
随着对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重点的不断前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和卒中的关系在临床上受到广泛重视。现代医家多认为痰瘀互结,痹阻脉络是CAS的最终结局,主张治以涤痰除湿、祛瘀通络。CAS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慢性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久病入络”发病机理。
络病学说源于《*帝内经》,经《伤寒杂病论》发展,至清代“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等理论提出渐臻完善。络病是指各种病因损害络脉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以郁滞不通为基本病机变化,气血理论是络病理论的基础与核心。络病学说以络脉为依托而产生,络脉“行血气而营阴阳”,为运输与容纳气血的通道,布散于四肢百骸,渗灌气血,以濡养周身、卫护机体。CAS病在血管,临床可从络病角度认识、干预CAS,延缓其进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事件的发生。
1从络病学说认识CAS病机
1.1年老体虚、络脉损伤为CAS发病基础
CAS多发于中年以后,“年四十而阴气自半”,阳化气,阴成形,肾精既亏,则脉道始衰。《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五七,阳明脉衰”,可见衰老始于脉道。壮年之后,肝肾渐亏,脏腑气化功能减退,脾胃失于纳运腐熟,致营卫生化乏源,而肾精、水谷精微为血液化生的基本物质,血虚则经脉失于濡养。此外血能生气、载气,血虚则气化失常,气血郁滞,脉道失于通利,损伤愈重。脏腑虚损,络脉失养渐衰,此为CAS的发病基础,“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虚处易留邪气,诸邪壅滞闭塞,留而不去,渐发为本病。所谓“久虚入络”,络虚不荣是络病发生的基础。
1.2火热灼脉、痰瘀痹阻是CAS的基本病机
络脉瘀阻、络息成积是络病学说的重要病机特点,以此为指导,认为气血亏虚、络脉失养为CAS发病之基础,火热病邪产生后,易滞于脉络,损伤脉体,络脉既伤,失其通畅运行之功,则痰*瘀滞,而成斑块。《素问·百病始生》曰:“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1.2.1火热病邪贯穿CAS始终。火热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导致阳气亢盛,阳盛阴虚则生火热。气机怫郁,亦可闭塞腠理,致火热内生。腠理致密,阳热郁结,气血难以宣通,久则火热灼伤腠理血脉。火热病邪的产生与脏腑气化失常有关,尤与心肝胃三脏密切相关。脉者,心火之所养也,生理情况下,少火生气,心火推动气血运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心以阳气为用,阳气主动,易亢盛为火。阳明脉多气多血,气有余则为火。《素问·阳明脉解》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此外肝肾亏虚,脾虚失运,中焦气机不利,亦可导致郁而化热。
1.2.2痰瘀互结,久瘀入络,脉络痹阻是CAS的基本病机。火热邪气为CAS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其性上炎,扰于颈部,以气血为载体,内伤血脉腠理,煎熬津液,凝痰夹瘀,亦能壅滞气机,致痰热瘀血相互结滞,凝于虚损之局部,顽固难愈,着而不去,终成斑块,正如朱丹溪所言“痰挟血瘀,遂成窠巢”。火性鸱张,随着疾病进展,遇感触发则易生风动血,使斑块破裂,甚则脉络全闭,引起中风。
CAS的发生发展复杂而缓慢,非朝夕之间罹患。血脉损伤、火热病邪的产生以及痰瘀实邪的形成均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这也符合“病久入络”“久瘀入络”的络病学说发展规律,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综上,CAS肇始于脉道渐衰,火热灼脉、凝痰生瘀、脉络痹阻是基本病机。CAS病位在血脉,病性属本虚标实,正虚在周身,*邪损伤络脉为标实,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并可进展加重。其发病部位、病机特点、病程发展皆与络脉理论相似,符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特点。
2从络病论治CAS
导师丁元庆教授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将CAS与血脉病理论相结合,提出从整体干预CAS的发生发展,清热泻火、活血通脉、化痰祛瘀、益气养阴为基本治法。正如《素问·调经论》言:“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
2.1清热泻火、活血通脉是CAS基本治法
火热为CAS起病之源,危害多端,扰神生风,贯穿病程始终,是CAS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病求本,清除火热为第一要义。尽早进行干预,祛除火热邪气,将中风病证治观念前移,具有重要意义。起病之初,火热邪气旺盛,宜选寒凉药以清实热。疾病后期,适当配伍化痰祛瘀药物以清泄,恢复脏腑气化,杜绝火热产生之源,恢复血脉濡养周身的功能。
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道路,以通畅为要。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夫血随气运,气血宣行,则其中神自清利,而应机能为用矣……故诸运所用,时习之则气血通利,而能为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清、宣、通、养四法治疗火热为病、气血郁滞,强调气血宣通的重要性。
治法各异,以通为本。《素问直解》曰:“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升,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因此祛邪扶正,恢复脏腑气化之功,使气血和畅,均为通法范畴。火热邪盛时,治宜清热泻火,调整脏腑气机,使腠理疏泄,郁热得散,则气血调和,血脉通畅。疾病后期,火热邪气渐伏,痰瘀等有形实邪痹阻于局部,阻滞脉络气机,治当祛痰除湿,化瘀通络,以使气机畅达,脉络通畅。络病日久,正气渐亏,络脉失于滋荣充养,祛邪同时应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之品以荣络,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大凡络虚,通补最宜”。
2.2络病以辛为泄
络病畅以辛润通络,调和气血。《临证指南医案》提出“用苦辛和芳香,以通络脉”“治宜辛香通络宣畅气血”。大畅辛能通络,而《素问·藏气法时论》谓“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辛药能散能行,无处不到,辛散升达,可畅利气机,活血通络。此外辛味药能开发腠理,消散郁结之火热。CAS病属痰瘀互结、阻于络脉,可结合络病理论对CAS进行论治,清热泻火、活血通脉以通络荣络,酌加辛味药畅利气血。
葛根芩连汤是导师丁元庆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治疗CAS火热证形成的经验方,基本药物组成有:葛根、*芩、*连、天麻、丹参、牛膝等。方中葛根辛散利气行血,凉散发表,开腠理,通津液,善达诸阳经,与芩连共散火热。天麻味甘辛,性平,可化痰通络,专入肝经,调达肝脏气机之疏泄,气顺则痰消,畅利血脉,宣通壅滞,《本草蒙筌》即言其有“通血脉开窍”之力,丹参、牛膝活血化瘀。本方散郁火,清中上二焦之实火痰热等浊邪,降泄脾胃壅滞,畅达中焦气机,防土壅木郁,调畅气化。且诸药辛以散郁,苦能降气,辛开苦降,气血并调,使无壅滞之弊,则火热痰瘀尽去,血脉和利通畅,诸病可治。
3验案举例
毕某,女,76岁,家住济南市,年4月12日首诊。
主诉:发作性头晕、头痛7天。
患者头晕、头痛,发作性,无旋转及恶呕,伴心慌。纳眠可,二便调。嗜咸、鼾眠。舌暗红,苔薄*腻,脉滑。
血压:/90mmHg。既往高血压病史6个月。
辅助检查:
1.颈部血管彩超:①双颈总动脉内膜增厚并粥样斑块形成;②左颈总动脉轻度狭窄。
2.生化:TG、TC、LDL-C升高。
诊断:中医诊断:头晕。西医诊断:①高血压病(2级,高危)②CAS③慢性脑供血不足④高脂血症。
辨证:火热壅盛,阴亏血瘀。
治法:清热泻火,化瘀通络。
处方:葛根30g,*芩12g,*连9g,明天麻15g,丹参15g,泽泻24g,牛膝15g,益母草30g,当归15g,首乌18g。7剂,水煎,日1剂。
阿托伐他汀10mgqd;氨氯地平5mgqd。
二诊(.4.19)病情改善,精神好,头痛、头晕减轻。舌质红,苔*厚腻,脉滑。
处方:上方加炒卜子20g、茺蔚子15g。15剂,水煎,日1剂。
1年后(.4.18)复查颈超示:双侧CAS斑块减小,狭窄程度减轻。
2年后(.1.26)CAS持续改善,生化均在正常范围。
随访6年,患者CAS斑块数量减少、体积缩小,血压、血糖稳定,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高血压、打鼾、嗜咸等因素致阳明火热积聚,阻滞气机,瘀血内停,久病入络,痰瘀互结成积。以葛根芩连汤随证加减,清化阳明火热,令火去痰清,瘀消络通,加当归、何首乌补肝肾益气血,恢复脏腑气化,柔和通畅脉络,则斑块渐消。
本文曾经发表在《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年第68-70页。此次发布,作者结合临床,做了补充完善。本文由“麗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