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病例(一)
患者男性,48岁,3个月前因“头部外伤”到医院就诊,行CTA检查,发现左侧前交通动脉瘤
术前影像
手术策略
治疗选择: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
术前造影显示为微小前交通不规则宽颈动脉瘤,对侧A1段缺如,动脉瘤瘤颈影响前交通动脉和左侧A2。只能选择:1.Y型支架治疗(操作相对复杂,血栓事件发生率偏高)。2.单支架推送贴壁结合弹簧圈治疗(方法正确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
术前给予双抗(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mg),3天后查血栓弹力图;同时做氯吡格雷的基因靶点检测手术过程及要点
导引导管到位尽量要高,支架导管容易到位,栓塞微小动脉瘤的微导管头端塑形非常重要
支架在弯曲血管中释放时,往往是不贴壁的,需要采用推拉和按摩等技术,使得支架在弯曲血管中贴壁良好
支架释放满意后,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2/3,弹簧圈填塞后在动脉瘤内稳定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打开、贴壁良好,动脉瘤瘤体不显影,瘤颈有残留
术后1年随访
术后一年随访造影显示支架稳定,动脉瘤瘤体不显影,瘤颈原有的残留明显减小、修复
病例(二)
女,72岁,突发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3小时
术前影像
前交通A2起始处不规则微小宽颈动脉瘤
手术过程及要点
支架打开时不贴壁,采用推拉技术使得支架贴壁良好
术后即刻影像
术后即刻见支架打开贴壁良好,动脉瘤不显影
术后5个月随访
术后5个月CTA随访见双侧A2通畅,动脉瘤不显影
病例讨论
病例1患者虽是未破裂微小动脉瘤,由于只有48岁,年轻;而且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有小的子囊;又在前交通最危险的部位;病例2为破裂微小动脉瘤,两例手术治疗指针均明确。病例1术中虽然可以采用Y型支架治疗,且远期疗效较好,但操作相对复杂,血栓事件发生率偏高。术者采用了单一LeoBaby支架推送贴壁结合弹簧圈治疗,是基于该支架输送导管细软输送到位容易;LeoBaby支架是全程显影可视的编织支架,采用推拉按摩等技术可确保支架贴壁和更好地覆盖动脉瘤瘤颈;如果支架释放贴壁都很好,而弹簧圈填塞后仍不稳定,也可改Y型支架治疗
两病例在治疗中操作顺利,支架释放时虽不贴壁,特别在动脉瘤瘤颈处明显,通过推拉按摩技术后,支架贴壁非常好,后续填塞弹簧圈就方便易行了。由于该动脉瘤属微小不规则,填塞弹簧圈的微导管头端塑形满意非常关键,术中术者塑形的微导管头端,除了在动脉瘤内的位置满意外,指向也很关键。这是预防术中动脉瘤破裂和弹簧圈填塞后稳定的关键
病例1一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动脉瘤瘤颈的修复较术后即刻好很多,说明LeoBaby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和促进瘤颈内膜增生。病例2的5个月CTA随访能显示支架稳定,两侧A2段血管通畅
总结
使用LeoBaby支架治疗前交通部位的微小宽颈动脉瘤可行
医院
李真保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主任第三届江淮名医,擅长脑血管疾病介入及显微外科治疗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工程神经介入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