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后交通动脉瘤1 [复制链接]

1#

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夹闭一例

一次手术夹闭三个脑动脉瘤

近日,我院神经外二科脑血管病团队在孟凡国副院长带领下,顺利完成一例高难度颅内多发动脉瘤夹闭手术,一期手术由李冰主任医师主刀应用2枚动脉瘤夹,夹闭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二期手术由于建*主任医师制定手术方案,郭锋博士主刀,应用4枚动脉瘤夹,一次性夹闭右侧3个脑动脉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人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图一:中年女患,年10月,因“突发剧烈头痛5小时”就诊于我院,行头部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行头CTA检查提示颅内多发动脉瘤。左侧后交通动脉瘤为责任动脉瘤,由李冰主任医师主刀行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图二:年11月份再次入院复查,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未见显影,动脉瘤夹位置良好,颈内动脉通畅。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囊状动脉瘤,大小约2.33mm×2.78mm×2.79mm(瘤宽×瘤深×颈宽),左侧大脑中分叉部不规则分叶状动脉瘤,大小约4.85mm×3.36mm×2.81mm(瘤宽×瘤深×颈宽),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末端囊状动脉瘤,大小约:1.55mm*2.03mm*1.72mm(瘤颈×瘤深×瘤宽)。

图三:沿侧裂向颅底探查,打开视交叉池、颈内动脉,释放脑脊液使脑压下降,先分离右侧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可见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呈囊状,大小约3mm×3mm×5mm。分离瘤颈后,应用型号动脉瘤夹1枚夹闭动脉瘤。然后分离外侧裂,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及M2段,可见分叉部动脉瘤,呈不规则分叶状,大小约5mm×5mm×7mm,瘤颈旁边可见微小膨隆,仔细分离瘤颈后,应用型号及动脉瘤夹2枚夹闭动脉瘤。M1段中部可见一囊状动脉瘤,大小约2.5mm×2.5mm×4mm,仔细分离瘤颈后给予夹闭。术中TCD探查见载瘤动脉通畅,M2段额支及颞支血流均良好。

图四:术后复查头部CT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常,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

脑血管病的治疗一直是科室特色。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开展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脑血管畸形切除术等重大手术。动脉瘤的综合治疗是我科的特长。迄今为止共治疗动脉瘤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超急性期手术,减少了再出血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现我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病人均急症行CTA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及家属意愿行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

年开始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临沂市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能熟练开展脑动脉瘤栓塞术、脑血管畸形栓塞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等手术。年我科即开展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经过近年的发展,疗效满意,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并于今年开始应用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脑血管畸形的治疗也是我科特色手术之一。自年至今,我科共开展脑血管畸形开颅切除术约余例,脑血管畸形栓塞手术约余例。效果满意。对脑血管畸形伴巨大血肿,巨大脑动静脉畸形等,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缺血性脑血管病既往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治疗为主。近年来,我们逐渐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自年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脑血管搭桥术,现每年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脑血管搭桥术60余例。

科室现设有专门的导管室,有高档脑血管造影机2台(PHILIPALLURA XTER FD20血管造影机及GEADVANTXLVC+血管造影机各1台)。年治疗人数不断提升,现年均完成脑血管造影术余台次,介入治疗近台次。治疗效果满意,死亡率低。无论手术数量还是质量,均位于全省前列。

神经外二科-()

门诊时间:孟凡国主任医师:周五全天

于建*主任医师:周一全天

李冰主任医师:周四全天

王明光副主任医师:周六全天

医院神经外科公众平台,

分享 转发
TOP
2#
ToImproveSometimes,ToCommunicateOften,ToSummarizeAlways...作者:丁力冬*孙瑄葛慧剑刘爱华单位:医院(*医院)

导读:Atlas支架用SL10微导管输送,在操作上易输送,通过性强,易定位、释放,释放时张力小,无明显上下移位,贴壁性好,颅内宽颈动脉瘤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具有更佳的“脚手架”作用

病情简介

患者,男,60岁主诉:发现动脉瘤20天现病史:患者自诉平日无明显不适,于20天医院体检行头颅核磁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当时头颅MRA结果提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当时未予处理。患者为求进一步介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以“颅内动脉瘤”收住。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查体阴性。辅助检查:-11-09医院头颅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其他脏器及血管功能评估:血常规、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术前8项、病*筛查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胸部CT提示双肺小结节,双肺索条,考虑陈旧性病变。

-11-09医院头颅MRA

术前诊断:1.颅内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2.高血压病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14天)

氯吡咯雷片75mgqd(14天)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14天)

手术方案:

全脑血管造影+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栓塞术。

手术指征: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有破裂风险,患者积极要求介入治疗。

手术风险:

术中及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夹层形成或血管闭塞;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穿支动脉闭塞及破裂出血。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

三维重建

成篮后释放支架

继续填塞

致密填塞

术后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

手术记录:手术经过:患者全麻下、各参数监护仪监测下行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全麻满意后,常规消*、铺巾,采用良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制右侧股动脉成功,并置入6F动脉鞘。黑泥鳅导丝带领5F单弯造影导管行脑动造影,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右侧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更换8F股动脉鞘,黑泥导丝带领导引导管(Cordis8FMPA)到达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在黑泥鳅导丝带领下经8F导引导管将中间导管(6FNavien)置入到右侧颈内动脉破裂孔段,微导丝(Synchro0.in*cm)带领支架微导管(SL-10)到达右侧大脑中动M1段,退出微导丝。微导丝(Synchro0.in*cm)带领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到达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瘤腔内,退出微导丝。经弹簧圈微导管填入第一个弹簧圈(Codman5mm*15cm)成篮,弹簧圈在瘤腔内成篮不稳定。遂经支架微导管(SL-10)输送支架(NeuroformAtlas4.0mm*21mm)并释放在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至眼段,完全覆盖动脉瘤瘤颈。调整第一枚成篮弹簧圈,使其完全位于动脉瘤瘤腔内,且成篮满意。继续经弹簧圈微导管依次填入弹簧圈(泰杰伟业4mm*8cm、Codman2.5mm*3.5cm、Codman2.5mm*3.5cm、泰杰伟业1.5mm*4cm、泰杰伟业1.5mm*4cm、泰杰伟业1.5mm*3cm),中间间断造影确保右侧颈内动脉及远端血流通畅。最后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确认动脉瘤致密填塞,载瘤动脉通畅。手术结束,右侧股动脉穿刺处用血管封器(CordisExoSeal7F)封堵,并压迫器持续压迫止血。术后患者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呼唤应答,对答切题,言语清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安返病房,予以补液、抗血小板等治疗,心电监护生命体征。手术材料:

8F股动脉鞘

导引导管(Cordis8FMPA)

中间导管(6FNavien)

微导丝(Synchro0.in*cm)

支架微导管(SL-10)

支架(NeuroformAtlas4.0mm*21mm)

微导管(EchelonTM-10)

弹簧圈(Codman5mm*15cm、泰杰伟业4mm*8cm、Codman2.5mm*3.5cm、Codman2.5mm*3.5cm、泰杰伟业1.5mm*4cm、泰杰伟业1.5mm*4cm、泰杰伟业1.5mm*3cm)

术者思考: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发部位,首次破裂出血的致死、致残率高,该患者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体高度与瘤颈直径比较大,有研究发现,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动脉瘤瘤体高度和动脉瘤瘤颈直径的比值成正相关,故考虑联合支架辅助栓塞介入治疗。术前要对动脉瘤形态多方位观察。栓塞前造影和重建所获得的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资料,一定要详细、多角度地测量数据,同时应仔细了解入路情况。由于该患者路径迂曲,选用导引导管(Cordis8FMPA)及中间导管(6FNavien),考虑到该导管近端更好的支撑性及良好的远端通过性,为手术的稳定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Atlas支架在操作上易输送,通过性强,易定位、释放,释放时张力小,无明显上下移位,贴壁性好,Atlas支架具有更佳的“脚手架”作用。NeuroformAtlas支架用于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一年复查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神经介入科在读硕士何晓欣负责编辑)

专栏主编

刘爱华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北京市神经介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建书记兼秘书长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生物医药秘书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工结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秘书长兼青委会主任委员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与脑血管畸形等微创介入治疗,获中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人物、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入选北京“登峰团队”,脑血管病研究先后获省市级奖7项,已发表学术论文篇(包括Neurology、Stroke等SCI论文63篇),已获国家专利5项,培养硕士生14名,博士生5名。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