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DT简讯No89医院胰胆 [复制链接]

1#

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年03月04日(周一)下午14:00-17:00,医院门诊大楼七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89次研讨会,会议由普外科主任邵成浩教授主持,参加者包括消化科宁北芳副教授、肿瘤内科焦晓栋主治医师、介入科刘洪超主治医师以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术讲座,由普外四科陈丹磊副教授、冀蒙医师讲课;第二部分为五例胰胆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讨论。

学术讲座

一、普外四科陈丹磊副教授:胰腺断端吻合、闭合方式

此次陈丹磊副教授做了有关《胰腺断端吻合、闭合方式》的授课,他首先介绍了胰肠吻合、胰胃吻合术的历史沿革:年,Child开始尝试套入式胰肠吻合;年,Cattell首次施行端侧胰管对粘膜吻合;年,Waugh等人首次采用了胰胃吻合作为处理胰腺断端的吻合方式。接着分析了胰肠吻合术中套入法、粘膜对粘膜法、捆绑法等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指出胰肠吻合术中的核心问题是:胰腺断面的覆盖和保护、降低缝合打结产生的剪切力所致的破坏、消除潜在的吻合口间等,最后提出了“吻合方法重要,吻合质量更重要”的个人观点。

二、普外四科冀蒙医师:胰腺癌的免疫治疗

近来,免疫疗法已被证明是治疗各种癌症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可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激活免疫系统,破坏肿瘤细胞而不破坏正常组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4,PD-1和PD-L1阻断抗体,被证明可诱导大约20-30%的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客观反应,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细胞癌。不幸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用药治疗胰腺导管腺癌(PDAC)时获得的临床益处十分有限,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独特的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TME)。TME在PDAC的进展和化疗耐药性中起重要作用。尽管有许多有希望的靶点来阻止PDAC利用TME,并且已进入早期临床试验,但没有一个能够显著改善预后成为标准治疗的。目前,多项研究正在评估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的策略,包括增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性、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亲和力受体。从目前的临床试验看来暂时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多种靶向方法正在研究中,这将潜在地提供基质耗竭,药物递送和免疫调节的更好组合,促进PDAC患者生存时间延长。

病例讨论

一、普外四科张宏伟医师《胰头占位伴梗阻性*疸一例》

患者68岁男性,因“皮肤巩膜*染伴小便颜色加深20余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诱因出现皮肤巩膜*染,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伴上背部皮肤瘙痒,余无明显异常。入院查体提示皮肤巩膜中度*染,余未及明显阳性体征,血检验提示肝功能异常(TBIL:.6umol/L↑、DBIL:.4umol/L↑、ALT:69U/L、AST:31U/L),肿瘤指标升高(CEA:7.29ng/L↑,余正常),上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胰腺钩突部占位,上腹部MRI平扫+增强提示壶腹部占位。发病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纳差,体重减轻约1.5kg。患者吸烟约40余年,已戒烟3年。

介入科刘洪超主治医师:根据该患者影像学可见胆囊明显增大,肝内外胆管、胰管扩张,胰头钩突部可见一占位,CT显示为低密度乏血供表现,MRI为低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强化均不明显,表现为胰腺癌乏血供特点,但该病灶旁胆管下段平扫期无强化、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与胰头钩突部病灶关系密切,不排除胆管来源肿瘤伴胰腺局灶炎症可能。

普外四科刘安安副主任:该患者影像学特点考虑恶性肿瘤,为胰头钩突肿瘤浸润胆管可能性大,有手术指征,对于此部位肿瘤,手术方式相同,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此患者的肿瘤与肠系膜上血管特别是动脉的关系较密切,手术过程需先行动脉入路。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胰腺癌有围胆管浸润的特点,部分患者表现为胰头肿瘤对胆胰管的直接侵犯,还有部分表现为肿瘤与胆管间存在部分间隙,但肿瘤已浸润至胆管;胆管癌类似于胰腺癌,有沿神经浸润的特点,肿瘤会靠近肠系膜上动脉走行,本例患者的肿瘤影像学特点更倾向胰腺来源。该患者的肝动脉有变异,动脉分支从肝总发出后绕行至胆总管后方,术中如果离断胆总管位置较高,极易损伤肝动脉,影响肝动脉血供。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发生变异,术前需仔细阅片,术中此部分的解剖需谨慎,不要轻易离断管腔,离断前确认肝动脉走行,避免误伤肝动脉。另外该患者肿瘤与肠系膜上动脉关系密切,对于此处动脉的分支如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空肠动脉第一支等血管的断端处理要仔细,一旦发生撕裂出血,修补比较困难。

二、普外四科杨光主治医师《胰头占位伴梗阻性*疸一例》

患者65岁女性,因“皮肤巩膜*染伴小便颜色加深2周余”就诊。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肤*、尿*伴小便颜色加深,并逐渐出现大便陶土色伴皮肤瘙痒。于外院就诊,提示肝功能异常(TB:umol/L↑,DB:76umol/L↑,ALT:U/L↑,AST:U/L↑),肿瘤指标升高(CA19-9:U/ml↑,NSE:22.36ng/ml↑,CA:85.05IU/ml↑),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占位,肝内灌注异常或小血管瘤可能,PET-CT提示胰头高代谢,遂转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染,余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复查血指标提示肝功能较前恶化(TB:.1umol/L↑,DB:.5umol/L↑,ALB:32g/L),肿瘤指标水平进一步升高(CA19-9:U/ml↑,CEA:7.48ug/L↑)。入院后行PTCD减*,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复查肝功能(TB:.4umol/L↑,DB:70.5umol/L↑,ALB:46g/L)。

介入科刘洪超主治医师:该患者影像学可见肝内外胆管、胰管明显扩张,CT提示胰头低密度病灶,为典型的胰腺癌乏血供表现,病灶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PET-CT提示胰头高代谢灶,与CT显示病灶相符,诊断考虑胰腺癌,另外肝脏膈顶区可见局灶性代谢增高,而核磁提示此处为高信号,肝内血管瘤代谢基本不会增高,可排除血管瘤可能,需要排除转移灶可能。

普外四科汤靓主治医师:根据该患者影像学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主胰管迂曲扩张明显,胰体尾部胰腺实质萎缩,结合患者糖尿病病史,考虑该患者病程较长,胰腺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诊断考虑胰头恶性肿瘤。此胰头低密度病灶位置较低,位于胰头钩突部、靠近门静脉的右后方,动脉期可见腹腔干、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未见明显变异及受累,静脉期可见肠系膜上静脉与肿块关系密切。此钩突部肿瘤位置较低,靠近十二指肠水平段,呈现出同壶腹部肿瘤、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一样的表现,会同时导致胆管和胰管的梗阻,出现双管征。该患者胰头部肿瘤比较靠下,与附近血管关系密切,难点在于需要先将血管游离,避免术中的出血。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胰头钩突部肿块属于典型的胰腺癌乏血供表现,诊断明确;对于肝脏的占位,如果为转移灶,按照目前胰腺癌诊疗指南,属于远处转移,首选化疗,该患者仅肝脏此处一小占位,转移灶的表现不典型,如果术前检查难以明确,可考虑手术探查,术中先取活检,如为转移,先行化疗。如果需要手术切除胰头病灶,该病例需要先将肠系膜上动静脉游离,避免术中大出血难以控制;处理完血管后将肠管离断,为完整游离病灶后方腾出空间。

三、普外四科侍力刚主治医师《胰头囊性占位一例》

患者57岁男性,因“体检发现胰头占位20余日”就诊,患者一般情况可,查体未及明显异常,院外MRCP提示胰头、颈体部胰管囊肿扩张,超声内镜提示十二指肠乳头肿大,有“鱼冻样”粘液分泌,周围粘液堆积明显,胰管全程扩张,头颈部呈球状扩张。患者既往无特殊,有长期吸烟饮酒史。

消化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主胰管的扩张,胰颈体部主胰管扩张明显,为较大的囊状扩张,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见,十二指肠乳头肿大,有“鱼冻样”粘液分泌,周围粘液堆积明显,比较典型的IPMN表现;头颈部呈球状扩张,呈无回声,大小约1.8*2.7cm,局部回声不均匀,壁不光整,有高回声指状突起,诊断考虑IPMN。

普外四科刘安安副主任:该患者影像学特点比较典型,同意IPMN诊断,对于主胰管型IPMN,因其恶变率较高,主张手术治疗;而对于分支胰管型IPMN,如果肿瘤直径3cm,指南推荐随访观察,如果肿瘤直径3cm、出现壁结节、已有相关临床症状、肿瘤指标升高等则建议积极手术治疗。该患者胰头部已出现壁结节,有手术指征。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属于典型的IPMN表现,主胰管全程迂曲扩张,胰体尾胰腺实质萎缩明显,胰颈体部有较大的囊性成分,需要鉴别是主胰管型还是分支胰管型IPMN,主要看囊肿为主胰管扩张,还是分支胰管囊性扩张后与主胰管相通;根据影像学提示,该患者为主胰管型IPMN,胰头部已出现病变,扩张胰管旁胰腺出现低密度的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恶变可能性大,虽然目前没有腹痛、腹泻、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但有手术指征,需行手术治疗,可考虑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四、普外四科梁兴主治医师《梗阻性*疸一例》

患者65岁女性,因“上腹胀痛3月余,伴皮肤巩膜*染10天余”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医院以“胃炎”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0余天前出现皮肤巩膜*染,伴全身皮肤瘙痒,尿色加深,余无明显不适。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染,余未及异常,血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TB:.2umol/L↑,DB:.5umol/L↑,ALT:U/L↑,AST:U/L↑),肿瘤指标升高(CA19-9:.0U/ml↑,CA72-4:26.47U/ml↑),外院腹部CT提示“肝内胆管、肝管稍扩张,胆总管上段扩张”。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与胆管引流减*有关,胆总管中段可见低回声占位,边界不清,ERCP显影可见胆总管中上段的偏心性狭窄,其上胆管扩张,考虑胆道梗阻,胆总管中段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普外四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胆道梗阻,位置为胆总管中段,有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需要结合胆管受累长度来决定;目前患者*疸严重,肝功能较差,需先行减*治疗,待*疸减退后再行手术治疗。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最初的CT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而胆囊未见明显增大,说明胆道梗阻起始于胆总管上方。ERCP提示胆总管中上段长约3cm偏心性狭窄,考虑胆管梗阻位置较高,由于行胆管穿刺引流减*,此时胆道炎症情况较重,需待*疸减退、炎症减轻后再评估手术时机。

五、普外四科冀蒙主治医师《胰尾占位一例》

患者34岁女性,因“体检发现胰尾占位3月余”入院。外院CT平扫+增强提示胰尾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腹部MRI平扫+增强提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副脾待排,PET-CT(Ga68+F18)排除副脾可能,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小,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入院查体未及异常,血检验未见明显异常。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胰尾病灶的影像学特点不典型,外院热变性红细胞显影,未见明显放射性摄取,排除了异位脾的可能。主要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和IPMN中鉴别,可考虑行超声内镜检查,观察肿瘤回声及血供情况,判断肿瘤性质。

介入科刘洪超主治医师:该患者的病灶性质不明确,从腹部MRI可见病灶与胰腺实质间似乎有一定间隙,不排除胰外病变压迫胰腺可能,可否行超声内镜观察病灶与周围胰腺实质关系。

普外四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的腹部CT提示病灶不均匀强化,不符合胰腺癌特点。病灶Ga68提示SSTR低表达,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小;但是该病灶FDG摄取升高,不排除胰腺良性肿瘤发生恶变可能性;有手术指征,可行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待术后病理确诊肿瘤性质。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同意以上意见,该病灶影像学特点不典型,诊断不明确,如考虑胰腺来源,主要在pNET、SPT和IPMN中鉴别;如果是胰腺外起源,排除了异位脾脏的可能,需要考虑其他疾病,如Castleman病的可能性。最终病理需待手术切除后明确,手术方式选择局部剜除还是胰体尾脾切除,需根据超声内镜结果再决定。

会议现场

作者:付志平编辑:彭俊峰

审校:陈丹磊总编:邵成浩

年3月4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