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神经介入资讯刊登的是由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年第9期“述评”上发表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从血管重建到血流重构”,欢迎阅读。
摘要
血管内治疗在近20年来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随着动脉瘤愈合机制的深入研究,动脉瘤治疗的理念从单纯的“瘤内填塞”向载瘤动脉“血管重建”、“血流重构”转变。其中,“血流重构”通过改善瘤颈部血流动力学促进载瘤动脉的修复及动脉瘤愈合,在动脉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随着血流导向装置性能的改进、技术的进步及经验的积累,“血流重构”将是动脉瘤治疗的必然趋势。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尸体解剖检出率约为1%~5%[1];一项无创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7%[2]。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0d内的病死率高达45%,存活者中约30%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3]。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亦可引起颅内占位效应,压迫脑组织及脑神经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开颅夹闭术,而血管内治疗因其微创的特性,在过去的20余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nternationalSubarachnoidAneurysmTrial,ISAT)的中长期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在残死率、癫痫发病率等方面优于手术夹闭术,血管内治疗成为越来越多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4]。随着动脉瘤研究的深入,病变血管的重建和局部血流重构在动脉瘤转归中的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