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放射技术考试知识点背诵 [复制链接]

1#
医影学员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1.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钼

2.乳腺摄影技术:采用低电压摄影、常规摄取轴位及侧斜位、应对乳腺施加压迫、选用高分辨率胶片

3.有效焦点大小在摄影时的变化规律为管电流越大焦点越大

4.照射野叙述是可用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可增加照片灰雾、照射野应略大于或等于被检部位、照射野边缘应限制在所用胶片大小范围内

5.由强到弱,X线穿透力依次为气体、脂肪、液体、骨骼

6.临床上常用"X线硬度"表示X线质

7.在临床摄影中大体规定胸部的摄影距离为~cm

8.临床上常用"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

9.X线胶片本底灰雾是由乳剂灰雾与片基灰雾组成

10.感蓝胶片的敏感光谱的峰值在nm

11.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特性曲线也称H-D曲线、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纵坐标为密度

12.增感屏结构中,吸收层的作用是提高清晰度

13.增感屏的使用注意事项:不应存放在高温、潮湿及过分干燥的地方、防止水或药液溅污、胶片应随装随用、暗盒要直立放置

14.增感屏的结构叙述是包括基层、包括保护层、包括荧光体层、包括反射层或吸收层

15.形成潜影的先决条件是晶体位错、晶体点阵缺陷、自发还原、晶体物理结构的不完整性

16.X线屏片成像中,作为信息载体的是X线

17.电离室控时自动曝光控制叙述是利用气体的电离效应;X线强度大时,电离电流大;X线强度大时,曝光时间长;电离电流小时,曝光时间长

18.数字合成体层叙述是不产生金属伪影

19.医用胶片产生密度1.0所需曝光量的倒数为感光度

20.照片上各组织间的密度差异称为照片对比度

21.将测量的灰度或密度信息转化成离散的整型数字信息的过程称为量化

22.将图像上的重要内容突出,将不重要内容抑制改善图像质量的方法是强化处理

23.主要改变图像的对比度调节密度的处理方法是灰度处理

24.为提高微细强度差异的可察觉性可采用均衡处理

25.某成像系统能提供的灰度级数为,其比特数为8

26.当采样间隔大于采样点大小时的叙述是图像噪声增加;采样点排列不连续;采样间隔小图像的像素多;采样间隔小于采样点时模糊度增加

27.物质在射线激发下将吸收的能量以可见光形式释放称为荧光现象

28.增感屏叙述是稀土屏的发光效率高于钨酸钙屏

29.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30.属于胶片成像性能的是清晰度、分辨率、颗粒度、调制传递函数

31.增感屏的结构是基层、保护层、反射层、吸收层

32.Luschka关节是指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构成

33.增加显影液的浓度因素不会加大增感屏光扩散

34.荧光体的叙述是荧光体分为单纯型和赋活型、赋活型由母体、赋活剂和融剂组成、母体是荧光体具有某种特性的基础、融剂有增加发光效率的作用

35.对潜影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被照体的形状

36.右肾上腺的描述是外侧为肝裸区、内侧为膈、前为下腔静脉、周围常为脂肪

37.上矢状窦直通窦汇

38.腮腺的描述是位于下颌支后方、内有面神经穿过、内有颈外动脉穿过、内有下颌后静脉穿过

39.逆变式X线装置特点是输出精度高、可小型轻量化、提高X线质、容易获得平稳直流高压

40.岛叶外侧是外侧沟

41.Reid线是指眶下缘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42.透视下平静呼吸时的横膈正常上下移动的范围是1~3cm

43.胶片的分类与结构的叙述是可分为感蓝片和感绿片、感蓝片也叫色盲片、感绿片也叫正色片、CT用胶片均为单面乳剂

44.医用感绿X线胶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nm

45.氦氖激光胶片的吸收光谱峰值为nm

46.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直接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为本底灰雾

47.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

48.照片影像的对比度与射线对比度的比为反差系数

49.荧光体叙述正确的是分为单纯型、赋活型

50.胶片的叙述是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高、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高、晶体颗粒小涂层薄清晰度好

51.人体对X线的吸收按照骨、肌肉、脂肪、空气的顺序而变小,所以在这些组织之间产生X线对比度。而在消化道、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管等器官内不产生X线对比度,无法摄出X线影像,但可以在这些器官内注入原子序数不同或者密度不同的物质,即可形成X线对比度。在器官内注入原子序数不同或者密度不同的物质,形成X线对比度的原理是改变了所处位置的有效原子序数、改变了所处位置的密度、改变了所处位置对X线的吸收能力、改变了所处位置与相邻组织器官的差别

52.当视野大小固定时的叙述是矩阵越大像素越小

53.灰度级数与图像的关系是像素位数越多灰度级数越多、像素位数越多图像细节越多、灰度级数越多图像细节越多、灰度级数越多越图像越细腻

54.用原始数据经计算而得到影像数据的过程称为重建

55.照片或显示器上呈现的黑白图像的各点表现的不同深度灰度称为灰阶

56.数字图像形成的过程包括信息采集、量化、转换、分割

57.图像强化:小滤过核增强高频成分、小滤过核适用于提高影像锐利度、中等滤过核易掩盖某些病变、较大滤过核易抑制低对比物体

58.经下颌颈的横断层上,位居断面中央的是鼻咽

59.容量、热容量、散热率、焦点大小是X线管的技术参数

相机用胶片可分为:①湿式激光相机胶片:分为氦氖激光片(HN型)和红外激光片(IR型),前者吸收光谱峰值为nm,后者吸收光谱峰值为nm。此类胶片特点是具有极微细的乳剂颗粒,单层涂布,背底涂有防光晕层。其成像质量远远高于多幅相机胶片的模拟成像。②干式相机胶片:不同类型的干式相机配用机器专用的胶片,尚无通用型。其中有含银盐的胶片,有不含银盐的胶片。无论哪种胶片,使用的片基一样,都是单面感光层或单面影像记录层的胶片,都是对热敏感的。③热敏打印胶片:使用热敏打印机,直接热敏显像。

60.湿式激光胶片叙述是乳剂颗粒小

61.干式激光胶片叙述是尚无通用类型、片基都一样、都是单面乳剂、都是热敏片

X线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由于这条曲线可以表示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所以称之为"特性曲线"。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为曝光量,以对数值lgE表示;纵坐标为密度,以D表示。特性曲线由足部、直线部、肩部和反转部组成。足部密度的上升与曝光量不成正比,曝光量增加逐渐很多,密度只有较小的增加。直线部密度与曝光量的增加成正比,密度差保持一定,此时曲线沿一定的斜率直线上升。肩部密度随曝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正比。反转部随曝光量的增加密度反而下降,影像密度呈现逆转。特性曲线可提供感光材料的本底灰雾(Dmin)、感光度(S)、对比度(γ)、最大密度(Dmax)、宽容度(L)等参数,以表示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

62.胶片特性曲线的说法是表示密度值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横轴表示曝光量对数值,纵轴表示密度值、能够表达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可称为H-D曲线

63.X线摄影中应力求利用特性曲线的直线部

64.胶片上形成的银颗粒的空间分布称为潜影

65.如果操作人员经验丰富,最好选用γ大的胶片

数字图像是用数字阵列表示的图像,该阵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像素是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元素。数字图像是由有限个像素点组成的,构成数字图像的所有像素构成了矩阵。矩阵大小能表示构成一幅图像的像素数量多少。矩阵与像素大小的关系,可由下述公式表示:重建像素大小=视野大小/矩阵大小。

66.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的是像素

67.当视野大小固定时的叙述正确的是矩阵越大像素越小

X线摄影用胶片可分为:①感蓝胶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nm。主要为标准感度的通用型胶片,适用于一般摄影中的大部分,性能适中,低灰雾高对比,可使骨骼、空气和造影剂之间对比增强。②感绿胶片(扁平颗粒胶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nm。它是将三维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以预期的方式排列,并在乳剂中加入了一层防荧光交叠效应的染料。③乳腺摄影用胶片: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对绿色光敏感的乳腺专用胶片。④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胶片。特别适用于要求提供高清晰的图像、显示组织微细结构信息的四肢摄影。

68.感蓝胶片的叙述是感蓝胶片也称色盲片

69.感绿胶片的叙述是银盐颗粒呈扁平状

70.乳腺摄影用胶片叙述是也称正色片、为单面乳剂结构、采用扁平颗粒技术、荧光交叠效应低

若在一个正弦(或非正弦)信号周期内取若干个点的值,取点的多少以能恢复原信号为依据,再将每个点的值用若干位二进制数码表示,这就是用数字量表示模拟量的方法。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介质为模/数转换器(ADC)。数字影像则是将模拟影像分解成有限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中影像密度的平均值用一个整数表示。也就是说,数字化图像是由许多不同密度的点组成的,每个点内的密度是一均值。图像矩阵是一个整数值的二维数组。图像矩阵的大小一般根据具体的应用和成像系统的容量决定,一幅图像中包含的像素数目等于图像矩阵行与列数的乘积。

71.数字图像的形成过程是分割-采样-量化

72.将图像中每个小区域中影像密度的平均值用一个整数表示的过程称为量化

73.×表示矩阵

数字图像的灰度级数由每像素的位数决定,每像素的位数越多,图像的灰度级越多,显示的信息越多。

74.某图像的每个像素由8位组成,则该图像的灰度级数为

75.DICOM图像一般能达到级灰度,则每像素的位数为12

76.DICOM图像在存储时每像素实际占有的空间是16位

路标技术的使用为介入放射学的插管安全迅速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操作是:先注入少许对比剂后摄影,再与透视下的插管作减影,形成一幅减影血管图像,作为一条轨迹并重叠在透视影像上。这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导管的走向和尖端的具体位置,使操作者顺利地将导管插入目的区域。

77.路标技术共分3个阶段

78.脑血管部位能用路标方式

随着DSA技术的发展,对于运动部位的DSA成像以及DSA成像过程中X线管与检测器同步运动而得到系列减影像,已成了事实。所以,将DSA成像过程中,X线管、人体和检测器规律运动的情况下,而获得DSA图像的方式,称之为动态DSA。按照C形臂的运动方式分为:旋转运动、岁差运动、钟摆运动和步进。这些检查技术,可实时动态三维显示。

79.利用C臂的两次旋转动作,第一次旋转采集一系列蒙片像,第二次旋转时注射对比剂、曝光采集充盈像,在相同角度采集的两幅图像进行减影,以获取序列减影图像是旋转运动

80.主要用于腹部、盆腔血管重叠的器官,以观察血管立体解剖关系的是岁差运动

81.步进方式叙述是分为分段步进和连续步进;可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分段步进的曝光时序难以与对比剂的充盈高峰相吻合;可获得该血管的全程减影像

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总之,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有利于对微腺瘤的诊断。

82.对垂体微腺瘤的CT放大动态扫描的特点的叙述是垂体微腺瘤放大动态扫描能清楚地观察微腺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在增强扫描的早期阶段,在增强的垂体组织内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边界多数清楚;在晚期阶段,微腺瘤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动态扫描可观察微腺瘤血供的全过程

83.对颅脑增强扫描的叙述是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

X线对三维空间的被照体进行照射,形成载有被照体信息成分的强度不均匀分布。此阶段信息形成的质与量,取决于被照体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和射线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等。将不均匀的X线强度分布,通过增感屏转换为二维的荧光强度分布,再传递给胶片形成银颗粒的分布(潜影形成);经显影加工处理成为二维光学密度的分布。此阶段的信息传递转换功能取决于荧光体特性、胶片特性及显影加工条件。此阶段是把不可见的X线信息影像转换成可见密度影像的中心环节。

84.被照体信息成分的强度不均匀分布称为X线对比度

85.被照体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所形成的对比度称为物体对比度

86.射线因素(线质、线量、散射线)对影像信息的影响正确的是散射线导致照片对比度降低

87.X线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是利用了X线的感光特性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乎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

88.颅脑扫描基线和应用是听眦线是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头部CT检查常以听眦线作为扫描基线、听眉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听眶线是眶下缘与外耳道的连线

89.颅脑冠状位扫描技术的描述是患者体位有颌顶位和顶颌位、颌顶位,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层厚与层间距,视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3~5mm、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

90.颅脑扫描基线和应用的叙述是扫描基线有听眦线;扫描基线有听眉线;扫描基线有听眶线;经听眉线扫描的图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

91.颅脑增强扫描是直接增强扫描是不做平扫,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6~8分钟开始扫描

所谓加权即重点突出某方面的特性。之所以要加权是因为在一般的成像过程中,组织的各方面特性(如:质子密度、T1值、T2值)均对MR信号有贡献,几乎不可能得到仅纯粹反映组织一种特性的MR图像,通过利用成像参数的调整,使图像主要反映组织某方面特性,而尽量抑制组织其他特性对MR信号的影响,这就是"加权"。T1加权成像是指这种成像方法重点突出组织纵向弛豫差别,而尽量减少组织其他特性如横向弛豫等对图像的影响;T2加权成像重点突出组织的横向弛豫差别;质子密度加权像则主要反映组织的质子含量差别。

92.T1WI的叙述是主要反映组织TR的差别、采用短TR、短TE、长TR的组织呈低信号、脂肪呈高信号

93.PDWI叙述是采用长TR、短TE、含水多的组织呈高信号、质子密度越高信号越高、主要反映质子密度的差别

90°射频脉冲激发后,组织中将产生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射频脉冲关闭后,由于主磁场的不均匀造成了质子群失相位,组织中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逐渐衰减。到TE/2时刻,施加一个°聚相脉冲,质子群逐渐聚相位,组织中宏观横向磁化矢量逐渐增大;到了TE时刻,质子群得以最大程度聚相位,组织中宏观横向磁化矢量达到最大值,从此时刻开始,质子群又逐渐失相位,组织中的横向宏观磁化矢量又逐渐衰减。

95.信号由°射频脉冲产生的是自旋回波信号

96.该序列中90°脉冲的作用是产生横向磁化

由X线管焦点辐射出的X线穿过被检体时,受到被检体各组织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使透过的X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到达屏-片系统,转换成可见光强度的分布差异,并传递给胶片,形成银颗粒的空间分布,再经显影处理成为二维光学分布,形成X线照片影像。

97.决定X线"质"的因素主要是kV

98.人体对X线的吸收最多的是骨骼

99.被检体各组织对X线的吸收和散射是由于物体对比度

.透过的X线强度的分布呈现差异称之为X线对比度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