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群小伙伴都在猜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沉默良久的我突然蹦出一句调侃,“今年的语文,会不会从齐桓晋文之事,变成孔丘孟轲之道?”
没一会儿,全国作文题目出来了,看完之后,让我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佩服出卷大佬的水平。
四张全国卷,竟然把孔孟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度联系了起来.....
先看全国甲,剥开包裹的外衣,直透内核。
两组人物,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乃是“孔曰成仁”,雷锋焦裕禄钱学森*大年,乃是“孟曰取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至于主题的“有为”,区别于道家的“无为”,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典故也分别取自《论语》和《孟子》。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章句下》
所以呢,全国甲卷的重点是面向目标(复兴)应如何的有为(取义)。
至于全国乙卷,引用资料的作者杨雄被誉为汉朝的孔子,引用的文章《法言》就是杨雄模拟论语所作,该书在当时捍卫了正统儒学。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法言·修身》汉·杨雄
翻译过来,就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得到“取义”的结果。
都告诉了大家要取义,那么全国乙卷的重点,就是要找到取义(有为)的目标(复兴)。
基本上,甲卷用乙卷的思路答,乙卷用甲卷的思路答,肯定都是高分。
如果想明白了出卷者的套路,能进一步辨析儒家思考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以及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
是否跑题不知道,出卷的那位大神应该会给你暗中点赞。
接下来,再看一下新高考卷。
新高考的1卷和2卷,看完之后,我都快跪了,这简直出题老师在疯狂的秀才华。
传统卷用《论语》、《孟子》也就得了,新高考直接玩起了《易传》等高中语文之外的知识点。
新1卷宏观层面,挂着二十八画生的壳,用的是《易传·象传》的乾象“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易传·系辞传》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易·丰》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新1卷微观层面,用的是《孟子·告子下》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新2卷的宏观层面,挂着漫画家的壳,用也是《易.乾卦》,这个毛笔写的“人”,取自“利见大人”,与新1卷的乾象完美重合。
初九:潜龙勿用。(逆锋起笔)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藏而不漏)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停滞迂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缓缓出头)
上九:亢龙有悔。(描红)
新2卷微观层面则引用了朱熹的解读《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新2“潜龙勿用”,新1“自强不息”,凝合在一起,就是小平同志说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2“不偏不倚”,新1“增益其所不能”,凝合在一起,就是得胜同志说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相比于全国甲和全国乙是互为首尾,全国新1和全国新2玩的是《易.乾》卦的互解,《孟子》《中庸》互文,出卷水平高的令人咋舌........
看懂题目,无论走宏观解读还是微观解读,分都不会低,如果能打通宏观微观,甚至把一张卷没说的也写在另一张卷子上,那水平可就突破天际了。
进一步来看,回顾这四张全国卷,无论是新卷还是老卷,把二十八画生的《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体育之研究》大批量出现在考生面前,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尤其是把二十八画生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糅合,更体现出一种方向。
而且,相比于去年高考作文探讨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今年把远大抱负老老实实的改成了“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把自己摆在了弱者图强的位置。
这让一开始准备调戏“齐桓晋文”变“孔丘孟轲”的我不由得汗颜,一套高考语文的全国卷,能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对外战略调整,全都串联起来了......
这几套卷子让我深刻理解了,现在的孩子为何这么卷......
顾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