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人知道马毛姐是因为建*百年前的七一勋章——年6月29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马毛姐等29名同志“七一勋章”。这个名单传递了极强的导向,体现了*的群众路线——29位上榜者都是基层群众,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他们的光荣事迹。这符合激励的基本原则——1、不但表扬人更表扬事迹,让大家知道如何学习和模仿2、被表扬者都是某个群体的典型代表、利于激励大多数3、被表扬者都是基层群众、强调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这是激励方式的巨大转变,实际上恢复了毛主席时代的方式,那时表扬的重点是普通战士、基层群众,不像有段时期把马云之流当先进——马云这样的人再被表扬的话等于啥好处都拿了,一般人根本没有机会、就会倾向于放弃努力,事实上马云这样的人适合当反面典型、让大家知道为富不仁不会有好结果。这个转变很令人振奋,没有意识到这个转变的都是傻子,可惜鄂省还在我行我素,竟然高调表扬轮娜,体现了低下的*治敏感和糟糕的管理能力——普通人能模仿轮娜的事迹吗?不能!轮娜是某个群体的先进代表吗?不是!轮娜是个典型意义的基层群众吗?不是!那为什么表扬她?湖北难道找不出类似马毛姐的这样的先进人物吗?怎么可能!湖北一定有千千万万马毛姐这样的人!马毛姐是安徽无为长江边一个穷苦渔女、穷到连自己的正式名字都没有的程度,因为在八个兄弟姐妹的排行老三而被称为马三姐。12岁那年,父亲被抓去当壮丁,母亲无奈将马毛姐送人做童养媳,换得三石大米、以此赎回丈夫。年6月无为解放,马毛姐才得以结束童养媳生活,获得自由。年渡江战役时她年仅14岁,因为太小、报名为解放*开船的请求被拒绝了。倔强的她很不甘心,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打响时,她躲在哥哥当水手的自家木船边的芦苇中,当船一离岸,她撑着竹篙一跃而上、落在船上,告诉要赶她下船的战士说哥哥眼睛不好、自己也会开船、能帮上忙。就这样,在马毛姐的坚持下、她成为了一名渡江战士,而且是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支前船工。她的船后来被认定第一个到达南岸铜陵、被称为渡江第一船!因为她运送的战士是突击队员。她甚至因为熟悉地形、短暂上岸为战士指路,并向敌人甩过一颗手榴弹。战斗中马毛姐手臂中弹、坚持不下火线,一夜间来来回回六次横渡长江、将二百多名战士送上南岸,途中多次救起落水的战士!渡江战役后,马毛姐被巢湖*分区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和支前模范称号,其事迹也被当时的《皖北日报》报道,表现积极英勇的马毛姐成为了名人,不过她谢绝了在北京读书的邀请,坚持留在家乡,后来在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工作,年退休。年开国大典前夕,马毛姐收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邀请函,但遗憾的是,父母觉得她年纪尚小,不同意成行。年9月马毛姐终于来到北京,和另外三名英模作为安徽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9月29日和大家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10月4日毛主席还邀请马毛姐到自己家里吃饭、李敏李讷作陪,当时李敏15岁、李讷11岁、马毛姐16岁,我猜毛主席一定有让两个女儿学习小英雄的用意。席间毛主席问她叫什么名字,马毛姐当时并没有正式名字,于是毛主席说“你姓马,我姓毛,就叫马毛姐,你同意吗?”就这样毛主席亲自给她取名叫马毛姐,并送她一个笔记本、在扉页题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毛主席这个著名主张的第一次记录。马毛姐因渡江战役获得的奖章和奖状——马毛姐还成了经典影片《渡江侦察记》中女英雄刘四姐的部分原型——刘四姐这个艺术形象其实主要来自于刘四姐(~)这位真实的烈士,她也是安徽无为人,一直从事地下工作,在游击战中中弹牺牲。影片中刘四姐撑篙跳船的动作和马毛姐如出一辙,飘逸潇洒。这个场景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抗战期间掩护李连长摆脱日寇的追击、一次是帮助李连长渡江侦察而且使得分别许久的两人认出对方而相认——马毛姐当时的神态、身形和刘四姐极为相似——然而渡江战役时她的衣着远没有如此整齐,是一件破破烂烂、补丁连着补丁的棉袄,如今被安徽博物院收藏——现在的孩子大概根本想象不到还存在这样的破衣服吧!这件展品好就好在记录了历史的真实,无言地向后人诉说解放战争的正义性!马毛姐的讲述看似轻描淡写、实际掷地有声——
“那个时候日子苦啊,我们这里离长江近,多为船民,以捕鱼为生。旧社会,我们船民捕到大鱼就会有渔霸来抢夺敲诈,当时的国民*反动派不但不管我们死活,还一样欺压我们。我们穷人真的走投无路。”回忆起解放前的日子,马毛姐记忆犹新。“后来共产*解放*来了,我们知道他们是帮助穷人的,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要和共产*一道走。”
这件破棉袄足以解释人民战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支前民工踊跃参战,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马毛姐这样乳臭未干的小孩子都愿意冒死为解放*撑船!安徽省委*史研究院研究史料时发现,渡江战役中每一名解放*战士的身后至少站着十位支前群众,他们也穿着和马毛姐类似的破棉袄。所以破棉袄这样的展品比那些历代的瓶瓶罐罐有价值多了!所以我对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内的一个雕塑不满——资料介绍这个为解放*撑船的小女孩就是以马毛姐为原型制作的。然而这个小女孩衣着整洁合体、身体俊美健康,根本不是历史的原貌!我们这些大人无所谓、因为懂得分辨,可是那些以此为第一印象的孩子会如何想?我不知道,他们也许不会接收到错误的信息、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会。如果接收到错误的信息,以为残酷的压迫和艰苦的战斗如同郊游踏青一般,那这个教育就失败了,甚至他们会对那场革命的必要性、合理性产生怀疑!年我们部门到延安旅游,参观了毛主席等领导的旧居后有人就讲“当时条件这么好、还革个啥命啊。”这人是个成人、是个教师、是个*员,可想而知孩子们会被误导到何种程度。严格讲、这是一种历史虚无!看到如此肥胖的白毛女,你还相信她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白发吗?那个明显的耳麦更是大煞风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演员们喜欢戴这种十分扎眼的耳麦,破坏氛围到了让人恶心的程度!可惜这种历史虚无和低俗蹩脚随处可见,那些抗日神剧、民国垮剧、洗钱假剧、偶像水剧就不用说了,问题是连《觉醒时代》这样高分作品都是如此——那时怎么可能如此神态光鲜明亮、营养饱满充足、衣服裁剪妥帖?真实的场景其实是这样的,注意还是拍照、比平时更加正式庄重的——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化妆技术吗?当然不是!另类的抗日神剧《亮剑》都能做出这样的效果——冯小刚这种级别的导演也能做到——所以做不到的无非是偷懒、不认真、对艺术没追求!简而言之,放任、渎职、投降!马毛姐说得好——“奶奶,既然那么危险,当时为什么非要去呢?”面对孩子们的提问,马毛姐说:“解放*就是为了穷人来打仗的。我们也不是为了功劳来的,我们也是为了解放穷人,让穷人以后也过上好日子。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那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你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多做贡献。”然而马毛姐这样的历史亲历者已经接近九十了,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她走了以后谁来讲述破棉袄的故事?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件事情说清!删封无常,只能在现有三个号游击迂回所以请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