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禾锦囊middot术者帮第9期 [复制链接]

1#

术者简介

王浩,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海**医大学毕业,博士、博士后,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副主任。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秘书,临沂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血管神经病学专业委员。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后,同年于医院工作。年,山东省卫健委公赴德国格廷根大学交流学习,同年开始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工作。年,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开展博士后工作,师从刘建民教授,致力于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以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救治体系建设研究。年,以海**医大学医院诊疗模式为蓝本建立医院卒中中心快速分检诊体系,年急诊手术量突破台次,位居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排名前3位。目前熟练掌握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技术,擅长脑血管病神经介入诊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脉内取栓治疗,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介入诊疗以及颅外颈动脉、椎动脉介入诊疗。医院卒中中心于年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授予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静脉溶栓培训基地,国家动脉取栓培训基地。

术者寄语

根据国家脑防委统计数据,年全国完成急性颅内大血管取栓治疗4万余台次,同期急诊冠脉PCI数量近70万次,神经介入尤其是急性颅内大血管的取栓治疗正在像当年的心脏急诊介入一样进入高速发展的*金阶段。可以预计,随着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以及脑防委的具体步进式推动,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治疗将会逐年大踏步的前进,医院下沉也必将成为趋势,一方面是大量的神经介入医生需要培养,而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医院、患者及一线人员需要更好性能、更便宜有效地治疗耗材,随着国内相关产业的崛起,目前已经陆续涌现数十家神经介入产品的生产企业,而禾木以TracLine系列中间导管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大口径斜面的独特设计,多阶段的衔接,保证良好通过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定的支撑性能,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一、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66岁,女性,我院胸外科性开胸治疗心脏瓣膜后第二天,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1.5小时。既往史: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

二、诊断经过

神经系统查体

开胸治疗术后,胸骨术后包扎,嗜睡,问诊无反应,疼痛刺激可见肢体规避动作,查体不能配合。NIHSS评分:意识水平2+提问2+指令2+右侧肌力4×2=8+感觉2+失语3+构音2。GCS10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NCCT

CTA检测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可能性大

Rapid灌注分析提示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理论缺血半暗带ml

三、术前讨论

患者为院内卒中患者,发病原因与本次心脏瓣膜病术后病情不稳定显著相关,CTA/CTP检测明确了左侧大脑中栓塞并病变,治疗指征明确,但是考虑到患者基础病情不稳定,开胸大手术治疗后第二天,手术难度增加很多,但是微创操作的意义即在于此,综合评估后,我们决定局麻下行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治疗,因为明确了心源性栓塞病变,所以为了快速结束战斗,抽吸取栓则是第一方案。因为有了禾木的大腔导管,所以心中多少有些底气,但是风险沟通还是仍然非常必要,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仍然非常高,需要向患者家属进行充分地医患沟通,有时候家属的坚决态度也是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四、手术过程

手术器材

导引导管:口径作为长鞘中间导管:6F-cmTracLine?导管交换导丝:cm泥鳅导丝微导丝:Synchro2微导管:XT-27

过程描述

1.急诊造影快速评估后循环情况,造影证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性病变,病变部位M1远端,接近M2,说明栓子的个头属于抽吸治疗的强适应症,但是患者的前后交通均未开放,脑膜支的补充也不是很够,因此患者的耐受能力应该不太好,需要快速的开通靶血管。

右侧前循环造影,前交通动脉未开放

左侧前循环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M1远端栓塞病变

后循环造影,后交通动脉未开放

2.技术难点: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近度的折弯对手术路径的建立是本例的最大调整,需要有良好的通过性和支撑性。我们选择了一款进口的导引导管,同时选择了微导丝联合微导管,以同轴技术携带TracLine中间导管向大脑中动脉推进,在路径图指导下微导管配合微导丝首先通过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的大折弯,随后跟进TracLine导管,可以看到在同轴技术的引导下,TracLine通过折弯的能力不错。

微导丝配合微导管首先通过弯折部,随后同轴跟进TracLine导管

TracLine导管抵达颈内动脉终末后形成稳定的支撑,随后微导丝微导管超选进入粗大的大脑中动脉下干,微导管透视下证实真腔后准备取栓。

TracLine导管稳定于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近端后

微导丝超选左侧大脑中下干并跟进微导管明确真腔

3.在TracLine稳定支撑后,沿TracLine推进导引导管通过颈内动脉起始部的大弯折,可以看到TracLine为导引导管的推进过弯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支撑,在导引导管的推进过程中系统仍然非常稳定,更有利于TracLine通过眼动脉的弯折到达靶血管的栓塞部位。在这操作过程中,TracLine首先在同轴技术的引导下通过了近端的弯折,随后尤为后续的导引导管跟进提供了支撑,而随后导引导管的跟进及系统稳定又为TracLine的继续推进提供了有力保证,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接力技术,因此熟悉管道的性能及互相配合熟练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导引导管沿着TracLine顺利跟进

系统稳定建立后,TracLine顺利通过眼动脉弯折部位,没有出现明显的窗台效应

4.万事俱备后,我们沿着微导管向前推进TracLine导管(-cm)至左侧大脑中远端,负压抽吸90秒后回撤,随后首推造影可见患者靶血管获得满意再通。术中CT没有看到明确的出血并发症,手术顺利结束。

五、病例总结与点评

1.对于术中取栓策略的选择,基于对发病机制的理解尤为重要,对术前影像资料及病史的详细分析可以提高我们对发病机制判断的准确,做到事半功倍,省时省力省钱。患者既往瓣膜病的病史再加上在院内急性发病,结合影像学的分析(发病1.5小时,核心梗死区域偏大,代偿建立差),基本可以明确心源性栓塞的病史,所以本例选择抽吸为首选策略。2.抽吸取栓对于操作者最大的问题是——既要有良好的通过性,同时对于导管的抗折能力也有极高的要求,好的抽吸导管理论上应该具备裸奔的能力(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该项技术的推广,因为造成夹层的风险较高)。对于本病历,我们既要利用有着斜面设计特点的TracLine良好的通过性,同时因为患者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接近度的大折弯,在TracLine通过以后作为有力的支撑跟进更为坚韧粗大的导引导管,两者的交替配合使用是我们建立好治疗通路的关键。3.国外的多项抽吸导管取栓研究均证明,对于栓塞型的病变,内径足够大的抽吸导管可以做到高达80%以上的一把再通率,而对于栓子的有效嵌顿的核心因素既是抽吸导管的内径,大腔大吸力是抽吸导管的核心竞争力,本例患者靶血管的快速开通很大程度上也是低于0.英寸内径用于抽吸的导管提供的更好的吸引和嵌顿能力,同时独有的斜面设计也是更好接触栓子的保证。4.国产取栓材料的成形和逐步上市,让我们看到了国产产品在临床应用的希望,同时我们的体验明确的告诉我们,国产材料性能和质量绝对不劣于甚至是优于同类非国产产品,在脑防委领衔推荐溶栓取栓技术下沉的大背景下,医院会逐步开展取栓治疗,如何更好、更快、更经济的让患者获益,我想,国产取栓材料的市场化推进一定是助力取栓技术全面推广的助力点。点评:韩红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六、点评嘉宾简介

韩红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务部副主任,脑卒中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青年理事会理事,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急性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分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医师协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沂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奥医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脑血管病,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产品简介

年10月,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全新一代多功能远端通路导管TracLine?(“纵贯线”)正式发布。这款导管是禾木公司原研的一款拥有多项专利的新产品,独特的斜面开口结构、超大内腔、超长柔顺段设计、中段三倍超强支撑段等设计要点源于公司设在美国加州的研发实验室,并根据中国医生的使用习惯做出相应调整,适用于治疗出血性及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TracLine?导管区别于市场上的既有产品,其独特的设计赋予了导管更为强大稳定的支撑力和更灵活安全的过弯能力,是神经介入领域配合医生安全、高效完成手术的利器。

TracLine?是全新一代多功能远端通路导管,采用编织缠绕设计,支撑强化自近端至远端逐步实现完美平衡。TracLine?与众不同的设计在于其具有独创的斜面和超软头端,及加长的柔软段设计,更适合中国及亚洲人群脑血管纤细且迂曲的特点。为实现柔软和支撑的完美平衡,TracLine?不仅在中间过渡段采用全新复合材料,提供较同类同直径导管多倍的强力支撑,而且在导管近端再次强化支撑稳定。同时TracLine?提供了(8F)和(6F)型号的大内腔设计,不仅能很好地兼容双系统,提供稳定的支撑,更在大负荷量血栓抽吸方面有优秀的表现。

TracLine?导管特点

TracLine?

全新一代多功能远端通路导管

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年正式运营,研发总部位于中国威海,运营中心设在北京、上海。禾木公司是一家快速发展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型平台企业,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病领域提供神经介入整体解决方案。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公司始终奉行严控质量、安全标准,以确保产品的最高级别可靠性。通过多源化研发和国际学术资源,持续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产品,深入布局神经介入等赛道。禾木公司拥有专业资深的管理与运营团队,未来三年,公司将在新加坡全球总部组建一个由研发工程师、市场营销和销售人员组成的上百人班底,开拓亚洲市场,扩大企业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的影响力。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