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位于远端分支动脉的颅内动脉瘤,因其位置深、路径遥远等因素,导致该部位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具有到位困难、操作复杂等挑战,也增加了围手术期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在此类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到位、稳定通路的建立是重要的一环,性能优秀的中间支持导管的应用对于稳定通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上市的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具有通过性能优异、支撑性能稳定等优点,近期我科对位于远端分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汇报如下。
出血性卒中病例展播
病史介绍
患者:患者女性,61岁。
主诉:因“头痛3天,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天”急诊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9年,规律服药控制可。
查体:神清语利,Hunt-Hess分级1级,改良Fisher分级1级。
术前影像学检查
纵裂及额叶部分脑沟少量出血;CTA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骈周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术中器械
8F短鞘
8FMPA
6F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3mm*21mmNeuroformAtlas支架
Synchro-14微导丝Echelon-10微导管
Echelon-10微导管
弹簧圈
手术操作
全身麻醉,右股动脉置8F短鞘,造影导管辅助将8FMPA置于左侧颈内动脉C1近端
路径图下,直接将6F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小心推进,“裸奔”左C5段,过程顺畅(见视频1)。
6F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到位过程
在6F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的稳定支撑下,2根Echelon-10微导管先后进入A3段骈周动脉分叉部左侧分支及瘤腔内。
释放3*21mmNeuroformAtlas支架,支架保护下,以弹簧圈小心填塞瘤腔。
复查造影见瘤腔填塞满意,前向血流通畅,遂小心撤出Echelon-10微导管及6F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结束手术。
DSA造影见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骈周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颈累及其远端两分支动脉,6F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顺畅到位后,在其稳定支撑下,支架导管及栓塞导管(均为Echelon10微导管)都顺利到位,释放辅助支架,以弹簧圈顺利填塞瘤腔,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恢复
术后即刻复查颅脑CT,未见新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予替罗非班持续泵入防止支架内血栓等急性栓塞事件发生。
术后24小时,再次复查颅脑CT证实无新发脑出血,加用口服阿司匹林及波立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小时后停用替罗非班。
术后持续泵入尼莫地平解痉、规律予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控制血压于合理水平,并间断复查颅脑CT明确出血吸收等情况。
术后6天患者康复出院,NIHSS评分1分,mRS评分1分。
出院后1个月门诊复查随访,恢复良好,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设计特点经验体会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需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对于位于远端分支的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而言,因其位置深、路径迂曲等原因,导致微导管到位及精确操作较困难,是具有挑战性的一类特殊类型动脉瘤。到位顺畅、支撑稳定的颅内中间导管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作为一款优秀的国产中间导管,具有以下优点:①优异的导管通过性,能迅速通过虹吸段“C”或“U”形前、后膝甚至是“裸奔”到达预定部位,但使用时仍需注意近端给予足够支撑;②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改良的远端抗扁设计及更强的弓部支撑力,使其到位后可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撑,输送辅助支架及弹簧圈过程中,系统很稳定,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对部分入路迂曲的颅内动脉狭窄及急性脑梗塞机械取栓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者采用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进行治疗,其优秀的到位性能及支撑能力也得以体现,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术者简介
韩金涛
医院
临床外科博士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及介入血管外科脑血管病专业组组长。
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介入及开放手术。
擅长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及血流导向、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颈动脉、椎动脉内膜剥脱及旁路术、颈动脉及椎动脉复合手术以及脑梗塞机械取栓等。
任中华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复合手术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及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颈动脉学组委员。
往期精彩回顾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