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
每到秋冬季节,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明显增多,一些相关科室更是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死亡率的44%。惊人的数据给医学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基于心、脑血管病变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呼吁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共同干预,并提出了“心脑同治”的新思路,以期减少心脑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经济损失、生活不便。11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专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蒯东,就我省“心脑同治”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据了解,他也是我省提出并实施“心脑同治”理念的第一人。蒯东(中)在手术中。
小试牛刀,为20多例患者成功实施“心脑同治”手术
42岁的刘先生胸憋、胸闷一个多月,实在觉得难受,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心脏冠脉粥样硬化,需要放支架。虽然刘先生脑部没有任何不适,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也没有任何异常,但经验丰富的医生还是建议同步检查一下颈动脉。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超声结果显示,刘先生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已经闭塞,脑卒中风险非常大,也急需治疗。
“普通老百姓可能不太清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后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然而,由于心、脑分属于不同的科室,过去遇到这样的情况,极易出现扯皮,是先给心脏放支架还是先疏通颈动脉,如果先管心脏,万一术后患者因颈动脉闭塞、狭窄导致偏瘫怎么办?如果先顾颈动脉,手术过程势必会干扰到病人的血压和心率,这种变化会不会引发心梗,风险确实也比较大。”蒯东介绍,有统计数据显示,临床中,因心绞痛、心梗、冠心病、冠脉综合征等疾病在心内科首诊的患者,有36.7%合并有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而在神经科首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38.3%合并有缺血性心脏病;约1/3没有心脏病史的卒中病人存在冠状动脉大于50%的狭窄,卒中病人中约有3%的患者在一年内进展为心肌梗死;门诊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患病率高达25.5%。
“越来越多的数据都在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这些疾病又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蒯东说,面对这样的现状,学界专家提出了“心脑同治”。年7月16日,医院针对像刘先生一样,出现冠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在全省率先尝试“心脑同治”,即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让心内科、神经外科专家联手,同台手术,为患者同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和颈动脉支架。截至目前,该院已经为20多例这样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而且术后效果都非常好。
大胆尝试,冠脉搭桥和颈动脉斑块剥脱同步进行
“临床中,如果患者心脏出现多支病变,放支架肯定是不合适的,就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过去,有个别病人做完搭桥手术就出现了偏瘫,一查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蒯东介绍,一般在做心脏搭桥手术时,都需要有体外循环的支持,这时候血压都比较低,对于颈动脉狭窄的病人而言,就会因为脑部泵不上去血,导致低灌注型脑梗,出现偏瘫。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重视这一状况。
“因为有相同病因,所以我们现在做检查时,如果患者心脏血管有问题,也会要求他同步检查脑部血管,这样就又发现了很多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狭窄,按照过去的模式,不管是先处理冠脉问题还是先处理颈动脉狭窄,对患者而言,都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或者不得不二次手术。”蒯东进一步解释,针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目前惯用的手术方式有两种,首选是剥脱,就是把堵塞斑块从血管内剥离出来,还有一种就是植入支架。不管选用哪种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因为是全麻,这对本就出现状况的心脏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出现心衰的风险也非常大。
因为此前已经有“心脑同治”的成功经验,年1月,神经外科又联手心外科做了大胆的尝试,给一名72岁的男性患者成功实施了“颈动脉剥脱+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当然,手术过程也是有先后次序的,术前我们就已经做了周密的预案,如果先做颈动脉的剥脱,患者心脏一旦出现状况,心外科医生第一时间就可以做搭桥手术;如果先做冠脉搭桥,我们的超声监测会实时监控患者颅内血管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神经外科的医生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血管内斑块进行剥脱,这样一来,就可以为患者规避很多风险,也不会影响到他术后的正常生活。”蒯东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为5名患者成功实施这一手术,愈后效果也非常好。
再次突破,“心脑同治”病种范围逐步扩大
一次次多学科协作手术的成功实施,让医院的专家们对“心脑同治”更有信心,也开始挑战更高难度的手术。
今年4月,一名74岁的男性患者因“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而住院,经检查,该患者被确诊为“房颤合并颅内动脉狭窄”。“常规来说,颅内动脉狭窄也要通过植入支架来治疗,放支架就必须要吃抗血小板的药,而治疗房颤是要吃抗凝药。”蒯东说,假设患者要放支架,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房颤导致栓子脱落,就要同时吃抗板药和抗凝药,这样就可能造成患者脑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如果不放支架,患者又可能出现偏瘫,所以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抗凝药停了,先给患者放支架,然后同台通过植入起搏器、左心耳封堵或射频消融的方式,彻底解决患者房颤的问题,手术结束后,患者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吃抗板药,术后出血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有了这样大胆的设想后,专家们经过多次严谨周密的论证,最终手术成功实施。据介绍,目前,房颤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房颤所致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左右,而这一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意味着更多这样的患者将得到有效救治。
采访结束时,蒯东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经过前期的研究和这些案例的成功实施,目前他们初步把“心脑同治”的病种范围分了三种类型:一种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同期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椎动脉开口狭窄+冠脉支架、颅内动脉狭窄+冠脉支架;一种是颈动脉剥脱+冠状动脉搭桥;还有一种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同期治疗,已经成功实施的术式包括颅脑动脉狭窄+窦性心动过缓、颅脑动脉狭窄+房颤、颅脑动脉狭窄+室上速。
“我们的学术研究还在逐步深入,心脑同治不仅仅是临床实践,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追根溯源,从根源上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降低疾病负担。”蒯东说。他建议,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最好能每年定期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检查,比如颈部血管超声、脑血管超声等;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应对病情定期进行全面评估,最大限度预防心脑疾患。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