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政策利好将破风电并僵局 [复制链接]

1#

*策利好将破风电并僵局


2010年,中国全年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然而,配套电建设的落后却让风电装机设备陷入“产能过剩、无法出纳”的窘境。


“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发展,如电的发展,我们需要用风电的发展来促进电的发展进步,碰到问题要解决问题。”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然而,在近日一系列利好*策的刺激下,风电并这一难题将有望得到缓解。


风电并标准体系将建立


2月下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外公布第一个风电并行业标准《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这是风电并系列*策中第一个公布的行业标准。


该规范主要针对风电调度部门,明确规定将风电场纳入调度管辖范围,并制定了风电场在并、调试、运行、发电、检修、通信等方面的多个管理标准;而风电并的其他标准制定工作也计划于今年基本完成。


中电联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透露,如果意见一致,该标准就将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很快就将由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


事实上,上述规范还只是风电并标准体系的一部分。业内最为关心的还是标准体系的核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目前,这一规定也已经完成制定、修改,已送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审批。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是风电并的基础标准,涉及电调度、风电场、风机质量等多个方面。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风电并的速度。”大成基金新能源行业研究员陈鹏宇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据了解,2011年还将有6个风电并的行业标准将启动、制定,并在年内公布。上述多个风电并标准将构成我国“风电并标准体系”,明确界定出电、风电场及其他有关方的责、权、利,从*策层面为风电顺利并厘清道路。


“十二五”智能电再给力


为支持风电发展和大范围消纳,国公司近日也宣布加大电建设力度。国公司宣称,到2015年,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智能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接入风电1亿千瓦和光伏发电500万千瓦的目标。


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国公司共投资418亿元,建成投运风电并线路2.32万公里,国经营区域内风电并装机达2826万千瓦,占全最大用电负荷的4.2%,连续5年实现翻番。


[page_break]


为最大限度地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国家电将加快技术标准制定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应用,提高电优化配置能力。据了解,国家电现已制定15项智能变电站标准,形成了世界首套智能变电站系列技术标准,申请专利126项,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截至目前,已建成陕西750千伏延安、江苏220千伏西泾等8个智能变电站,成为引领世界变电站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已在北京、重庆和河北建成6个智能小区,在上海建成1座智能楼宇,构建了便捷的智能家居生活。


目前,国公司已分别建成并投运了世界上首个交、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使我国电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以来,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两年多,累计送电超过228亿千瓦时,成为南北方重要能源输送通道。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建成投运以来,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7个多月,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每年将向上海输送300亿千瓦时水电,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绿电城市”。


“‘十二五’期间,国公司计划建设的特高压交流骨干架将连接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及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将更大范围地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国公司相关人士如是说。


风电场向电靠拢


在一系列*策的刺激下,风电场也在向电积极靠拢。


据了解,去年11月,大唐新能源(赤峰)公司下属东山风场接受了东北电公司赠送的一块牌匾,上书“YHFD-0001”,意为全国第一家“电友好型风场”。目前,全国第二家“电友好型风场”已基本确定,东北电正在敦促其进行最后的改造。


宏源证券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风电场初期投入巨大,如果风电设备闲置或者已运转发电但并受阻,这都会给发电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再加上几大国有电力集团身负绿色电力配额压力,其下属风电场主动改造的积极性较一般风电场更高。


但风电场的主动“投怀送抱”立即引起业内人士的质疑:风电并标准尚未出台,风电场主动投靠电公司会不会赔本?


据了解,2010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已将“全额收购”改为“全额保障性收购”,这给风电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