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本报讯(记者魏应钦)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3月29日,市二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孙丽萍表示,注意中风患者早期出现的蛛丝马迹,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关系着患者的安危和疾病的预防。特别是及早发现短时间内反复出现的症状,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据孙丽萍介绍,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特征,发病根源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当脑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形成夹层动脉瘤时,在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用力过猛、血压升高等诱因影响下,血管破裂或阻塞,使脑血液循环形成障碍,造成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并导致神经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中风症状。中风的预警信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眼前发黑。众所周知,眼动脉是脑动脉硬化病理改变最敏感的血管。当脑动脉硬化时,眼底视网膜供血不足,发生短暂性缺血,会引起突然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有时伴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
阵发性手臂无力。当颈动脉硬化患者转动头颈时,容易使硬化的颈动脉被扭曲或受压,加剧了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导致脑急性供血不足而突然感到手臂无力、持物落地伴说话含糊不清,1-2分钟后完全恢复。
突发性视物模糊。如果视网膜中心动脉及其分支发生闭塞时,会导致眼底供血量减少,可造成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往往在1个小时内自行恢复。此时尚未出现其他脑神经被累及征象。
反常的嗜睡症状。如果人的脑部供血不足会抑制中枢神经,致使病人不仅夜间,连大白天也昏昏欲睡。有研究表明,75%的嗜睡者在6个月内发生了中风。因此,中老年人一反常态地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困倦嗜睡现象,常预示缺血性中风来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是指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过性偏瘫或单瘫、感觉障碍、复视、失明等)的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神经系统短暂性的血液循环障碍。严格地说这是最轻型的中风,但因为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故亦将其视为恶化期及稳定期中风的先兆。
孙丽萍提醒,凡出现以上警示信号之一者,应及时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做脑血管造影,早发现、早治疗,严防中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