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凝血五项不会看一图帮你搞定 [复制链接]

1#
首先,我们来看下凝血的主要途径及对应辅助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一般为26-36s(仪器法),32-43s(手工法),与对照血浆比较大于10s以上有意义,使用不同APTT试剂的参考区间可有显著差异。延长1)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3)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4)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缩短1)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是检测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无障碍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纤维蛋白原(Fg)缺乏(0.5g/L)、无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DIC;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急慢性肝病;阻塞性*疸;Vit-K缺乏;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等。缩短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DIC高凝期、口服避孕药等。

小贴士

与PT结果缩短相比,APTT缩短的几率要高出很多,但只有少数是因为因子VIII或因子XII的活性特别高,存在高凝状态,其余多是技术上的原因。如分离血浆时血小板去除不彻底,标本采集不当等;

因APTT对肝素的敏感性高,目前已广泛用于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监测中,但对于低分子肝素的检测,APTT不敏感;

APTT和PT的同时检测是凝血因子缺陷的主要筛查试验。对因子VIII、IX、XI明显缺陷患者APTT延长,但对于轻型或亚临床型(因子活性约正常人的20%-40%)患者,APTT可延长不明显或不延长。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的缩写。用凝血活酶所测得的参比血浆与正常血浆的PT比值和所用试剂标出的ISI值计算出INR,使不同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INR可有效监测使用抗凝药物的效果,例如华法林。INR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当INR值高于4.0时,提示血液凝固需要很长时间,这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甚至死亡。而INR低于2.0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健康成年人,INR值大约1.0;有静脉血栓的患者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2.5之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3.0之间。凝血酶时间(TT)延长TT反映的是体内抗凝物质,所以它的延长说明纤溶亢进,测定的是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纤维蛋白的形成时间,所以在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以及类肝素物质存在时(如肝素治疗,SLE和肝脏疾病等)可出现延长。缩短无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但需注意,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凝血时间(CT)与出血时间(BT)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它与BT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而BT为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其受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受血液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作用影响较小。CT延长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各型血友病;2)获得性(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重症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3)纤溶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4)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有抗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DIC早期肝素治疗时等。CT缩短1)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本文首发于心血管时间编辑:丽雅投稿:wangliya1

dxy.cn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点击下方关键词即刻获取相应文章

钙化防御高钾血症

PLA2R

内瘘红肿肾性贫血

Fellow

SLE史

低镁为何导致低钾

柳氮磺胺吡啶晶体

内瘘并发症

脂肪伤肾?

药物相关AIN

薅腹透管

LN病理新分型

脓*症AKI

基底膜变薄的肾综

急性肾损伤

糖尿病肾病

心衰

C3肾炎

穿刺置管

激素

NARP综合征

颈内置管

高钙

低血压

β受体阻断剂

绝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