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我院神经外一科成功开 [复制链接]

1#

近期,我院医院专家的指导下,手术室和影像中心的协作下,成功开展多例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均已康复出院。颅内动脉瘤夹闭属四级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该项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脑血管病的治疗方面跃上新台阶。

病例回顾

又一个秋天抵达

汗水与坚持,努力与热情

寻求突破的脚步

就从这里开始

......

01

48岁的张阿姨,因“突发头痛、恶心2天”由外院转入,头颅CT检查提示:环池周围、侧裂高密度影,考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院)头颈部CTA检查提示:前交通动脉瘤,经过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后,医院专家的指导下,由科室主任周勤仁、主治医师成振林为张阿姨在全麻下行“右侧翼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术前头颅CT

术前头颈CTA

术后复查头颅CT

术后第一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四肢活动良好。

02

65岁的王女士,因“突发头痛、恶心7小时”急诊入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环池周围高密度影,考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第二天行头颈部CT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医院专家的指导下,由科室副主任蔺俭、主管医生高成伟在全麻下为王女士实施“左侧翼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体4×3.5mm,瘤颈宽约4mm

术后王女士经抗炎、扩容、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03

70岁的张奶奶,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3小时”急诊入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环池周围高密度影,考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我院神经外一科。科室立即组织全科医生分析病情,制定诊疗方案。次日行头颈部CTA检查提示:前交通动脉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体5.86×6.38mm,瘤颈宽约3.9mm。经过综合考虑手术方案的利弊,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最终确定治疗方案:医院专家的指导下,由科室主任周勤仁、主治医师成振林为张奶奶在全麻下行“右侧翼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采用标准右侧翼点入路

术后复查头颅CT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俗称“不定时炸弹”,在所有脑卒中病例中,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最高。脑动脉瘤首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30%-40%,再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60%-70%,第三次破裂几无生还可能。

随着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增高,我院逐步开展此项手术,为我市本地患者提供了一个及时抢救的途径,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是张掖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福音。

今日科普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

颅内动脉瘤的诱因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典型症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根据出血量与出血的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少,患者会出现轻微头痛;如果出血量较大,会危及生命。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的过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具有定位意义的体征。

80%~90%的动脉瘤病人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而选择开颅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需要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从患者年龄、动脉瘤部位和大小,以及医疗机构水平和设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本期供稿:神经外一科成振林

信息编审:院务部

新闻

投诉

门诊

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