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阐微研术第二十六期用内镜,点亮失明的 [复制链接]

1#

点击图片观看完整手术视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眼睛视力有损伤,对人的打击巨大,甚至是毁灭性的。“天上星星,市一眼睛”,每天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患有眼疾的病人医院就诊,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球后视神经受压迫的问题,如眼眶肿瘤、视神经肿瘤、视神经管骨折等,对上述疾病的治疗需要利用神经内镜技术在内的多学科合作团队(MDT)来处理。

传统的眼眶后部肿瘤、视神经管骨折等引起视力下降的疾病,因为位置深,需要通过开颅手术解决。如果是双侧的疾病,需要双侧行开颅才能处理。双侧开颅手术创伤大,病人术后恢复时间长,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而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这类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内镜技术经鼻切除病变或做视神经管减压,并且一次手术可以同时做双侧的视神经管减压。

神经内镜技术对视力保护的优势

经鼻神经内镜技术通过中鼻甲外侧经筛入路完成手术,鼻中隔和中鼻甲、蝶窦都可以完整保留,对鼻腔的生理功能几乎没有影响,病人术后三天就可以出院。神经内镜不怕深、不怕窄,可抵近观察、视野清晰,与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有着巨大的优势。

视神经管位于筛迷路的后方,毗邻颈内动脉,如果术中在内镜下迷路,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结合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便可取长补短。

患者故事

本次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山东

在过去的两年里,王阿姨一直觉得自己右眼视物模糊,本以为自己老花了,但是最近一个月,右眼越来越看不清楚了。王阿姨心里想,老花应该是双眼疾病,自己怎么会只有一个眼睛看不清呢?是不是白内障呢?越想越坐立不安,王阿姨去了眼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王阿姨不仅右眼的视力只剩下20cm的指数,她右眼视野几乎全缺失,也就是说王阿姨右眼几乎要失明了!

眼科医生赶紧帮王阿姨做了全面的眼科检查,排除了白内障,找出了问题的原由!在王阿姨眼眶后,接近眶尖的视神经管内有一个*豆粒大小的肿瘤压住了视神经!导致了王阿姨右眼视野缺损、视力持续性下降。为了挽救快要失明的右眼,王阿姨转科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接受内镜手术治疗。

术前影像

MRI检查结果:眼眶MRI平扫+增强检查示:右侧眶尖、视神经管区见一椭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界清,截面约1cm*0.4cm,病灶与视神经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延迟强化,右侧视神经形态略扩大,左侧视神经无明显异常。

CT检查结果:眼眶骨质破坏不明显,视神经管周围骨质完整。

术前预案

如图示我们拟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该患者肿瘤位于视神经管内,视力破坏比较明显,手术指征强,处理这个病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开颅手术打开视神经管的顶壁,而后打开鞘膜,切除肿瘤;另外一种是通过神经内镜打开视神经管的内侧壁,再切除肿瘤。

从肿瘤和视神经的相对位置来说,肿瘤位于视神经的内侧,从视神经管内侧壁减压后,再切除肿瘤,比较理想,而如果采用开颅手术,则需要打开视神经管的顶壁,绕开视神经后,才能看到肿瘤,因此对视神经的影响,前者要更小,更何况通过神经内镜,在中鼻甲的外侧,经过筛迷路到达视神经管的内侧壁,不经颅,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第三天就可以出院。因此,我们选择经鼻内镜手术来切除视神经管内肿瘤。

手术过程

完整手术视频点击篇首图片观看

导航引导下,到达后组筛房

在导航引导下,到达病灶部位

手术过程

主刀:楼美清助手:毕云科

术中发现肿瘤位于眶尖进入视神经管处,打开视神经管鞘膜后才见到肿瘤组织,视神经位于肿瘤的外上方,肿瘤血供不丰富,与视神经界限清楚。术后病理证实是神经鞘瘤。术中所见跟我们术前判断的一致。

手术过程中与传统经蝶入路相比,因为保留了中鼻甲、鼻中隔,蝶窦的完整性,只利用中鼻甲外侧间隙,通过筛泡、后筛房,直接到达视神经管的外侧壁,视野更直接,但鼻腔通路更狭窄,因此,与助手的配合上需要有磨合的过程;采用“筷子技术”,可以单人双手三根器械完成全部操作。

术后5天影像

病理

眶尖病损:灰白组织一块,大小为0.9*0.4*0.3cm,切面灰白,质韧。

(眶尖病损)混杂性神经鞘瘤/神经束膜瘤

免疫组化结果:S-(部分+),SOX10(部分+),SMA(-),NF(-),GFAP(-),Desmin(-),EMA(部分+),CD34(+)。

患者术后5天视力视野

术后结果:病人术后当天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的改善,视力从术前的眼前指数20cm,术后恢复到0.5,视野从几乎全盲,到95%以上恢复。术后没有出现脑脊液漏,术后第二天就下床活动。术后MRI显示肿瘤已全部切除。

患者术后状态:眼球活动正常,无神经功能受损

结语

该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技术,从中鼻甲的外侧经过筛泡、后组筛房,打开视神经管的内侧壁,切除肿瘤,这是比较科学、合理、微创的手术方式。既保护了鼻腔的加温、加湿、黏膜屏障的功能,维护了鼻腔的正常的气流动力学。

过去采用鼻腔中线入路打开蝶窦前壁,切除中鼻甲,在蝶窦侧壁寻找视神经管,减压时显露到眶尖很困难,对鼻腔的破坏也比较大,在视神经管减压中,这种方式已经很少用了。

通过中鼻甲外侧、筛泡和后组筛房入路,术中容易迷路,与神经导航相结合,是比较好的方式,既准确又省时省力。

我们近几年来,通过这一入路,做了数十例视神经管减压,有部分病人视力视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我们的团队通过努力,改良了神经内镜下的"筷子技术",在手术全程中保持视野的清晰,贯穿手术的始终,确保手术部位在直视下方便安全切除病灶;同时又保护了中鼻甲、蝶窦、鼻中隔等重要结构。这项技术,目前已发展成熟。

走近手术室-让医疗不再陌生,来看一下医生平时是如何手术的吧

更多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