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颈动脉斑块
作为大脑主要的输血管道,颈动脉如同自来水管道一样,在昼夜不停地工作着。如果疏于防范,便会有“铁锈”、“淤泥”沉积在血管壁,造成血管管腔狭窄,血流量越来越少,从而影响血液向大脑的供应,这就是颈动脉狭窄。
更加可怕的是,这些“铁锈”、“淤泥”有可能会被血流冲脱落,各种小碎片进入大脑、四肢或者体内各个器官的血管里。一旦这些碎片堵住了关键的小血管,轻则手脚乏力,重则中风脑梗。
专家: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曲乐丰教授
应邀参加上海东方广播电台FM89.9《名医坐堂》栏目,与大家聊聊颈动脉斑块的手术治疗。电台已于9月25日周二13:00首播。
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便可收听《颈动脉斑块的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答:输入标题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1)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蒙、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2)TIA: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3)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影像学特征。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称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
颈动脉狭窄如何发现
答:输入标题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以及辅助检查来判定。
临床症状包括症状性的如脑部缺血症状、TIA、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以及脑卒中,还有部分无症状者。
辅助检查最主要的包括颈动脉超声、CTA、MRA、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可有阳性发现。
颈动脉狭窄如何治疗
答:输入标题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有内科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高危因素控制,锻炼,药物,使颈动脉狭窄停止进展,颈动脉斑块稳定,变小。
二、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
1、开放手术即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是通过手术取出颈动脉斑块,直接解除狭窄恢复管腔通畅。
(适用于70岁以上老人、术前相关检查综合评估斑块性质不稳定或动脉解剖不宜行微创介入治疗者)特点:
??直视下进行,斑块清除彻底,远期效果好;
??手术费用低;
??全麻,患者的心肺功能必需可耐受麻醉;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推广数十年,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的“金标准”。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该项技术,随着近些年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启动,该项技术得到推广,医院开展这项手术。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直接缝合(因为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中远期再狭窄的发生率高,在国际上已被逐渐淘汰);
补片术(是在传统切除术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血管补片成型,国外较常使用。可扩大血管吻合口,有效防止术后吻合口狭窄;但由于颈动脉补片是异物,该术式增加了手术难度及术后移植物感染、出血及远端动脉折叠等风险);
外翻式(是对传统的CEA进一步改进,将颈内动脉从颈总动脉上完全斜形切断,先对颈内动脉进行外翻式的斑块剥离,后行颈总动脉的斑块剥离,吻合口经过成形后,再重新原位缝合颈内动脉至颈总动脉上。可在降低再狭窄风险的同时,避免植入补片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临床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与补片式切除术等其它术式相比,这种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的疗效均更优,近年来国际上已渐成主流术式)。
2、介入方法如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使用颈动脉支架的植入,使颈动脉斑块重塑、贴壁以此解除狭窄。
(通过上臂或腹股沟处动脉穿刺进行。适用于颈部解剖不利于行外科手术;患者身体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患者对于颈部有美观要求的)特点:
??微创,局麻;
??斑块在血管腔内被固定重塑,但并未取出,再狭窄率略高;
??手术费用是切除术的2-3倍。
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
医院血管外科在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对传统的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进行了不断改进和创新,提出的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的术式,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
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具有以下特点:
1、传统的外翻式手术是从耳垂到锁骨的斜切口,相关部位神经容易受损,术后会麻木肿胀;而改良后横切口,可与皮纹重叠,既避免了皮神经的损伤,而且隐蔽性好,更加美观;
2、改良后的内部血管切口变斜变大,操作视野扩大,既方便血管吻合成形,局部达到补片式手术的效果,同时也便于血管腔内斑块的彻底清除。
颈动脉狭窄如何预防
答:输入标题
生活指导
1、戒烟限酒
2、合理锻炼,因人而异(可选择散步、快步走、慢跑、游泳等)
3、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高危因素
4、戒“骄”戒“燥”,控制自己的情绪
饮食指导
1、提倡以“谷类为主”的膳食结构
2、保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如芹菜、波菜、木耳等)
3、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多饮水
4、减少高脂肪食品摄入(如动物脂肪、油炸类食品等)
药物指导
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用相关药物(如抗血小板、抑制内膜增生、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药物的抗凝、袪聚、稳定斑块功能、抑制内膜增生,使颈动脉狭窄所致脑中风的风险减低。
保护颈动脉,对脑卒中说不。曲乐丰教授建议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尤其有吸烟习惯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或有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的以及有中风家族史的老年人,要定期检查颈动脉,以便及早发现动脉硬化斑块,及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曲乐丰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血管系统疾病保健、预防、诊疗、科研及器具研发。
我国首位血管外科博士后,在德国执业工作近3年(注册号:Nr.-.2-Qu)。第二*医大学“优秀青年学者”、“优秀A级教员”、“研究型医师”、“金手术刀奖”;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浦江人才”、“启明星”及“启明星”跟踪计划、“东方学者”及“东方学者”跟踪计划、上海领*人才;*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国家卫计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奖”;全*医疗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余篇(通讯/第一作者SCI29篇);国家发明专利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省部以上基金19项;主编/译专著6部,担任国际及国内多本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专家,医院的客座教授。
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全国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委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微循环协会周围血管分会副主委、中国微循环协会周围血管分会颈动脉学组主委、全*普通外科专委会血管外科学组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委会颈动脉疾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委会全*腔内血管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委会颈动脉学组副主委、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委会副主委、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弓上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国际“F(FacultyofMedicine,千名医学家)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学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血栓与抗凝学组常务委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管及腔内血管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
医疗特长:颈动脉内膜切斑块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颈总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外科治疗;颈动脉瘤及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夹层;肢体及内脏动脉狭窄/瘤;累及血管肿瘤;深静脉血栓的微创手术治疗。主刀各类颈动脉手术逾例,手术量及手术难度全国领先。
门诊信息:
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门诊地点:海*医院(上海市*浦区凤阳路号)
PS:部分内容参考上海东方广播电台FM89.9《名医坐堂》祝颖老师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