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RED意大利注册研究腔内血流重建装置治 [复制链接]

1#

使用FRED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治疗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以及较低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其他目前在用的FDD不相上下。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自年代GDC(Guglielmi可解脱弹簧圈)发明以来,颅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案逐渐从外科手术发展为血管内治疗。材料学的进步使得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逐步扩大。然而,梭形/夹层动脉瘤,大型/巨大型动脉瘤以及宽颈动脉瘤在治疗上仍极具挑战。-年,以高金属覆盖率为特点的血流导向装置诞生,作为新一代的血管内治疗装置,标志着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大转变。血流导向装置(FDDs)设计用于直接覆盖动脉瘤瘤颈,使得载瘤动脉向动脉瘤瘤腔内喷射的血流发生重构,从而诱导动脉瘤内血栓随着时间进行性形成。大型或者巨大动脉瘤植入FDDs后有时会在瘤腔内植入铂金弹簧圈,以预防栓塞术后动脉瘤破裂。过去十年,多个FDDs(PED,Medtronic;Silk,Balt;Surpass,Stryker;FRED,MicroVention;P64,Phenox;andDerivo,Acandis)进入临床应用。腔内血流重建装置(FRED,MicroVention)是一个双层的自膨胀FDD,代表了以载瘤动脉重建为聚焦点的新一代动脉瘤治疗方式。

本研究通过分析30个意大利中心的FRED使用者收集的前瞻性数据,根据患者近期(3-6个月)和远期(12-24个月)的影像结果、断层扫描结果以及临床预后来评估FR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装置特性FRED装置是一个由镍钛合金编织而成的双层支架。内层是一个闭环支架(48根金属丝编织而成),具有较小的孔径,能够产生血流导向作用;而外层则是较大孔径的编织支架(16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用以提高装置的释放性能以及在微导管中的输送性能。装置远端和近端各有4个不透X线的标记点,装置的体部有两根螺旋形的显影标记丝,使得该装置在释放时全程可视。FRED需要通过0.英寸的微导管进行输送,在支架释放至不少于20%长度时可以回收调整。

数据采集从略

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各中心方案不一。大致上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术前3-7开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持续至术后1-6个月。此后,停用其中一个抗血小板药物。约有20%的中心术前行血小板活性检测。

研究结果

入组患者经过核心实验室的审核,总共例患者(共计枚动脉瘤)纳入本研究,累计完成次手术操作(详见表1)。3例患者患有多发动脉瘤,其中2例实施一次手术治疗,而另1例患者分两次手术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将所有患者分为症状组(71例)及无症状组(91例)。其中症状组患者中,有15例系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特征详见表2。

手术过程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完成。术后即刻均行CT检查明确有无术中/围手术期出血。12例术中使用了2个FRED(图2),1例术中选用了3枚FRED。34例患者(20.8%)由于动脉瘤直径大于15mm,术中使用弹簧圈进行辅助栓塞。本研究中,技术失败率为6/(3.7%),包括:2例术中收回FRED,1例患者尽管术前提前7天开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中仍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从而收回FRED。另一例患者由于血管过于扭曲,而无法释放FRED;4例释放失误,3例术中FRED有效段未完全覆盖瘤颈,2例通过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或载瘤动脉进行补救,第3例未实施任何补救治疗措施,另1例释放失误系装置扭曲导致支架贴壁不良,术中未行补救治疗。其余次手术均获得技术成功。

图2.1例59岁女性患者,以头痛为临床表现。A:术前造影提示左侧椎动脉巨大夹层伴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B:矢状位T2加权相提示延髓受压移位。患者术中使用了两枚FRED,覆盖自基底动脉中断至动脉瘤近心端。C:6个月后造影随访提示动脉瘤完全闭塞。D:术后24个月磁共振矢状位T2加权相显示瘤腔萎缩,脑干受压完全缓解。

安全性安全性数据详见表3。

临床随访临床随访数据详见表4。

影像学随访影像学随访数据详见表5。

研究结论

使用FRED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治疗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以及较低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其他目前在用的FDD不相上下。根据我们的经验,FRED的双层结构提高了装置释放时的可视性,尤其是在困难解剖条件下使得支架能够精准并且容易释放。近乎完全的可回收性允许必要时装置的重复回收及释放。几乎所有病例中,1枚装置足以重构血流,阻止血流进入动脉瘤腔而达到治愈病变的效果。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徐良博士

浙江大医院

审校

赵瑞副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颅内动脉瘤与颅内动脉血管的高迂曲度相关FRED血流导向装置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首个FRED前瞻性多中心研究——SAFE研究1年随访结果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