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毫无疑问的是,无论何种医学成像评估,熟知组织器官的正常解剖表现是正确判别异常病变的必由之路;不然,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张冠李戴,障碍重重。
内容目录一
1.颈部脑动脉管壁解剖和MRI2.颅内脑动脉管壁解剖和MRI3.颅内主要分支动脉三维管壁MRI示例4.WILLIS环二维管壁MRI示例5.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二维管壁MRI示例6.豆纹动脉及其于MCA开口示例
动脉是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各脏器的管道,按管径大小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0.3-1mm)和微动脉(小于0.3mm)。动脉壁由内向外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管壁厚度和组织构成随管径大小而逐渐改变,以中膜变化最大。
#1
颈部脑动脉管壁解剖和MRI
管壁解剖
颅外脑动脉包括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颅外段颈内动脉,属大动脉范畴。结构特点是:中膜富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平滑肌较少,又称为弹性动脉。内膜在三层中属最薄,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无血管,营养由管腔内的血液渗透供给。大动脉内皮下层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少许平滑肌纤维。内皮下层之外是内弹力膜,此膜是内膜和中膜的分界线,由于内弹力膜和大动脉中膜的弹性膜结构类似,所以大动脉的内弹力膜不明显。中膜最厚,成人大动脉中膜厚度达微米,含40-70层呈同心圆排列的弹性膜;弹性膜之间由弹性纤维相连,间有少量环形平滑细胞和胶原纤维。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纤维与脏器平滑肌纤维形态存在差异,较细长,常有分支;除收缩功能外,动脉发育过程中还可合成细胞外基质成分。病理状态下,动脉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可迁移到内膜增生,并产生结缔组织,导致内膜增厚,这是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外膜薄,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含成纤维细胞;血管损伤时,成纤维细胞有修复外膜的能力。中膜和外膜之间以外弹力膜为分界。外膜向外逐渐移行为周围的结缔组织。外膜中含有营养血管壁的滋养血管,滋养血管是由一些微小血管构成的网状结构,包绕在大-中动脉管壁的中外层,为管壁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绝大多数滋养血管起源于动脉的外膜,为外膜及中膜外1/3区域提供血液供应,并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亦有少量滋养血管起源于腔内,再进入到管壁内部。滋养血管在管壁上呈树状分布,按走行及管腔大小可分为两级,一级滋养血管从大血管分出后纵向循行于管壁的外膜和中膜之间,二级滋养血管由一级滋养血管分出后对管壁形成圆周形的包围。滋养血管的分布及密度随着血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脑动脉管壁厚度小于29层细胞时(颅内动脉),一般无滋养血管;而管腔直径大于0.5mm或中膜厚度超过29层细胞时(颅外脑动脉),就需要靠滋养血管为其提供营养。
正常管壁MRI
颅外脑动脉位置表浅,管径粗大,故有多种方法可对其管壁进行成像(尤其是颈动脉),包括:超声、CT和MRI等。正常颈动脉管壁于高分辨MRI表现为均匀的层状高T2和等T1信号,因颅外颈动脉含滋养血管,故增强T1WI上可见强化。
案例1
男,32岁
↑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表面线圈,颈内动脉断面二维扫描):左侧颈内动脉窦部(橙箭)、颈外动脉(绿箭)和椎动脉(*箭)管壁呈高T2和等T1信号,增强T1WI扫描可见上述动脉管壁强化(与邻近肌肉组织比较,红圈)。案例2
女,22岁
↑颅-颈部增强T1-SPACE多平面重建图像:颈内动脉颈段和岩段(橙箭)、颈总动脉远端(*箭)管壁强化,颈内动脉眼段和交通段(绿箭)、大脑中动脉(蓝箭)、大脑前动脉(红箭)和基底动脉(白箭)管壁未见强化。
#2
颅内脑动脉管壁解剖和MRI
管壁解剖
颅内动脉壁亦由内、中和外膜三层构成;与相似管径的颅外动脉比较,中膜和外膜较薄。颅内动脉中膜的结缔组织少,肌纤维相对增多;而外膜缺乏纵形排列的支持结构,依靠管腔内血压力对抗脑脊液对管壁的压力。
内膜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发育良好的内弹力膜组成。与同等管径颅外动脉相比,颅内动脉内弹力膜显著增厚;增厚的内弹力膜可缓冲血液对管壁的冲击,使脑组织免受动脉搏动影响,具有保护作用。中膜由10-20层平滑肌环组成,随动脉管径变小,肌层也逐渐减少。除小动脉的平滑肌呈环形外,肌纤维呈轻度螺旋状排列,平滑肌细胞间散在有弹力膜和少量胶原纤维。与同等管径颅外动脉相比,颅内动脉中膜的弹力纤维数量要少的多。微动脉壁的中膜仅含一、二层平滑肌。
外膜由结缔组织、神经纤维等组成。结缔组织中含有网状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稀少,无外弹力膜;与颅外同等管径动脉相比,颅内动脉外膜较薄。神经纤维分布于外膜与中膜交界处,含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两种神经纤维。前者起源于颈上交感神经节,与脑血管收缩有关;后者起源于副交感神经,与血管舒张有关。除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进入硬膜下腔后的一小段管壁存在少量滋养血管外,绝大部分正常颅内动脉管壁无滋养血管,其营养需求依靠管壁周围血液和脑脊液的渗透代谢,这一点与颅外脑动脉存在明显差异。
正常管壁MRI颅内动脉位置深,管径相对小,以及管壁薄,故对其管壁进行成像较难,近来发展起来的管壁高分辨MRI是比较难得的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方法。正常颅内动脉管壁于高分辨MRI表现为均匀的层状高T2和等T1信号;除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进入硬膜下腔后的一小段管壁外,绝大部分正常颅内动脉管壁增强T1WI上无强化。案例3
女,23岁
↑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二维扫描):左侧椎动脉刚进入颅内的位置管壁呈高T2和等T1信号(红箭),增强T1WI管壁强化(红箭);稍远侧邻近部位椎动脉管壁未见强化(橙箭)。案例4
男,33岁
↑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横断面二维扫描):颈内动脉远端(白箭)、大脑中动脉M1段(橙箭)和大脑前动脉A2段(*箭)管壁呈高T2和等T1信号。
↑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断面二维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管壁呈高T2和等T1信号,增强T1WI未见强化(红箭)。
案例5
男,59岁
↑管壁MRI(T2WI和T1WI平扫+增强,基底动脉断面二维扫描):基底动脉管壁呈高T2和等T1信号(橙箭),增强T1WI未见管壁强化(橙箭)。
#3
颅内主要分支动脉三维管壁MRI示例
案例6
女,22岁
三维高分辨T1-SAPCE多平面重建图
↑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BA:基底动脉,PCA:大脑后动脉,VA:椎动脉,SCA:小脑上动脉,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PCoA:后交通动脉。
#4
WILLIS环二维管壁MRI示例
案例7
女,31岁
二维管壁T2WI(横断位扫描层面平行于WILLIS环)
↑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BA:基底动脉,PCA:大脑后动脉,SCA:小脑上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PCoA:后交通动脉。
#5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二维管壁MRI示例
案例8
男,55岁
二维管壁T2WI(冠状位扫描层面平行于基底动脉长轴)
↑BA:基底动脉,PCA:大脑后动脉,VA:椎动脉,SCA:小脑上动脉,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PCoA:后交通动脉。
#6
豆纹动脉及其于MCA开口示例
案例9
男,64岁
二维管壁T2WI(扫描层面垂直于MCA长轴)
案例10
男,42岁
二维管壁T2WI(扫描层面垂直于MCA长轴)
文字内容部分参考
Reference
1.姜志胜.动脉粥样硬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张志身.人脑血管解剖和临床.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创作者:陈红兵李竹浩
编辑:*欣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