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3分,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均为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针对高危人群要进行个体化的预防性干预措施。除了上期提到的健康生活方式,还需要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治疗。
1.血压管理:定期监测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应该接受脑血管评估,根据是否有脑血管狭窄或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合理控制血压。一般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对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早期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
2.血糖管理: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必要时做糖耐量试验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可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但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年轻、病程短及无并发症的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老年人、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史以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3.血脂调控:定期检查血脂,异常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值。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伴有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根据危险分层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者,低密度胆固醇目标值<2.07mmol/L;其他患者低密度胆固醇<2.59mmol/L。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注意肌痛等临床症状,监测肝酶和肌酶变化。对于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
4.抗血小板治疗:脑卒中高风险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要根据专科医生按照危险分层进行分层管理。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以作为首选药物。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脑出血的风险,在血压控制稳定后(</90mmHg)应用。
5.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如有抗凝适应证,应进行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INR,新一代抗凝药物沙班类药不用监测INR的优点。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如其病因系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也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对于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尽早进行抗凝治疗。
进行常规的危险因素治疗的同时,仍然需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