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检出颈动脉斑块怎么办如何逆转 [复制链接]

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体检中发现颈动脉斑块,因为许多人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所以也不在意。有调查显示,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0%;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确诊为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中无斑块的几乎没有。颈动脉斑块有如此高的发病率,那么这个“不痛不痒”的颈动脉斑块是何方神圣,我们需要怎样的对待它?什么是颈动脉斑块?颈动脉也被很多医生称为“反映全身动脉血管情况的‘窗口’”。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特征性表现,颈动脉斑块就像厨房下水道中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狭窄堵塞。所以当颈动脉狭窄堵塞时,不仅会影响大脑供血,也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当斑块脱落后形成了血栓,随血流到达大脑导致栓塞。《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图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从何而来?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是血管最终的“宿命”,但是实际上多种危险因素能够促进斑块的早期形成和加速斑块的沉积。通常来讲,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调控和不可调控两类,其中不可调控因素是指非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如年龄、性别及遗传因素等,而可调控因素则刚好与之相对,鉴于不可调控因素的不可逆转性,接下来主要来看一下可调控因素部分。探讨了颈动脉斑块的可调控危险因素中,结果提示9种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高低密度之蛋白血症)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其中4中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可使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提高至少30%。此外负性情绪、社会经济压力、酒精、空气污染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5个因素也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经常熬夜也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大脑可分泌多种激素,能够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免受损伤,而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话,这种机制就会失效,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很显然,上述这些危险因素将是我们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靶点。颈动脉斑块该怎么处理?颈动脉斑块一旦形成,是不是只会进展不会减轻?是不是即使治疗,最好的结果也只是稳定住斑块?也许这是许多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颈动脉斑块的刻板印象。实际上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对疾病认识的深入,目前在真实世界和临床研究中都已经观察到颈动脉斑块逆转甚至消退的病例!在这里就跟大家传授一些逆转颈动脉斑块的方法吧。措施一: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不是限酒),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控制体重,饮食上应控制热量、低脂、低糖、低盐,注意补充纤维素和饮水,同时避免熬夜,保持积极正向的心态和情绪。措施二:干预各种危险因素:1)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90mmHg,如果可以耐受,应尽可能控制在/80mmHg以下;2)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下;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适量补充叶酸。措施三:强化血脂管理:由于斑块的核心是脂质,所以强化降脂、严格控制胆固醇水平是逆转斑块的关键之一。现有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0mmol/L以下,多数斑块将不再继续增长;将LDL-C控制在1.5mmol/L,大多数富含脂质的动脉斑块将可以逐渐缩小!所以近年来先后更新的血脂指南均对胆固醇目标值水平做出了更严格的建议。在强化血脂管理中,他汀是首选药物,在此基础上可联合依折麦布等。但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每个颈动脉斑块患者均需要启用降脂治疗,通常需要考虑整体心血管风险才能决定是否应用。来源:医生站

了解更多科普,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