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通桥middot蛟龙出海左侧大脑 [复制链接]

1#

前言

目前针对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脑卒中,急诊开通是关键,相关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已明确提出血管内治疗在时间窗允许的范畴内,推荐尽早再通(TICI2b/3)。因此,首次应用支架取栓或抽吸装置即达到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可缩短患者穿刺到再通的时间,增加患者良好预后率,降低多次取栓技术并发症如出血、栓塞风险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展播

病史介绍

患者:男,80岁.

主诉:因“突发意识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2小时余”入院。

查体:神志模糊,无言语,GCS评分10分(E4V1M5)。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无凝视。

入院前mRS评分0分,入院NIHSS评分19分,ASPECTS评分6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

术前CT:

术前DWI:左侧大面积脑梗死。

术前CTA:左侧大脑中动脉M1闭塞。

手术治疗过程

常规正侧位造影+支架到位。

6F90cmcook长鞘,将中间导管超选到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灌注导管超选到左侧M2段,将通桥4.0×30mm取栓支架跨过血栓释放。抽吸+支架取栓首次即开通,取出黑色栓子约2.5cm。造影见左侧大脑前动脉完全显影,血流恢复到TICI3级。

术后影像学检查

术后正侧位造影:

术后即刻CT:未见出血。

术后24小时:经口气管插管,神志模糊,部分遵嘱,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2级。NIHSS评分19分。术后第一天复查CT未见出血。

术后2周复查头颅CT:患者神志清楚,遵嘱动作,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4级。NIHSS评分9分。CT提示脑梗死面积较术后减少。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设计特点蛟龙取栓支架:总结

本病例明确是M1段急性闭塞,患者入院时虽发病时间仅2小时,但患者已出现意识障碍。有较重的临床症状,虽颞叶及岛叶已出现稍低密度影。但考虑发病时间短,CT-DWI影像学比较不匹配,有开通的必要性。因此,虽未经过CTP、PWI评估,也获得了较好的预后。

本例选用蛟龙4*30mm的取栓支架,相对于短支架,长支架支架-血栓相互作用的面积更大,错失目标的概率更低。且4mm的支架直径,在2mm血管内捕获血栓能力并无影响,但血管的损伤理论上会比更大直径的取栓支架要小。鉴于国人体型和血管直径与欧美人群存在差异,4-30mm规格的取栓支架可能是更合理的选择。本例一次取栓再通,血流恢复良好,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术者简介

束汉生

蚌医院

*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专业,对重度颅脑外伤的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侧裂入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术、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切除以及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湛的技术水平。

先后担任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卒中中心主任、教学科科长。

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蚌埠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张辉

蚌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安徽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员,安徽省卒中学会会员,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成员,脑血管健康管理分会委员,蚌医二附院卒中病区副主任。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在国内多家卒中医疗机构接受过专业培训。

对神经外科的脑血管疾病及各种疑难危重急症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颅内外大血管严重狭窄等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王昊

蚌医院

神经外科专业,卒中中心副主任,神经内科兼职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要擅长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开颅夹闭。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支架取栓治疗,烟雾病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等。

曾参加安徽省第二批援疆医疗队在新疆皮山县援疆一年。医院进修神经介入专业,在皖北地区率先开展了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支架取栓手术。

曾荣获首届安徽省神经外科优秀青年医师奖,发表SCI论文两篇。

往期精彩回顾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