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除了会给健康人群带来一定获益外,对心血管病患者人群的心脏康复也有益处。但不是所有的心血管病患者都适合运动。其运动的类型、时间、频率、强度等都有一定的讲究。
运动开始时期的选择
首先,处于心血管疾病发作期的患者不适合运动。比如,心绞痛发作时,冠状动脉异位开口(如右冠状动脉异位于左冠窦)患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一些一运动就会诱发症状的患者等。总体的原则就是,在疾病的缓解期或康复期,如果适量运动不会加重心脏病症状,即可做适量运动。
运动时长的选择
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时长,开始运动时可以从短时开始,如每次5-10分钟,随着耐力的建立,可逐渐增加,以不感受到心脏的不舒服为标准。
运动强度的选择
时长选择还要配合强度的选择,许多心血管患者都不适合剧烈的运动,因剧烈运动可能会造成原有疾病的加重,诱发缺氧、缺血、可导致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发生,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即可。同时,强度配合时长,以运动后心率为(-年龄)为宜,心率不宜过高,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运动类型的选择
适合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有快速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这也是临床中比较推荐的几种运动类型。比如,每周快速走至少5天,每次不少于30分钟等。另外有研究指出,有氧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训练是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方式的良好选择,最好两者相结合。
运动的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进行运动类型、频率选择外,心血管病患者还要掌握合适的运动时间。比如,不宜在冬天的早晨出门运动,极低的气温会造成血管的收缩和痉挛,有心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游泳应选择室内泳池,其水深以站立时头可冒出水面为宜,因心脏病发病时会影响活动能力,应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锻炼的运动方式
1、骑自行车
运动优点: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度;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跑步相同。自行车还可以瘦身,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热量消耗较多。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有很好的锻炼和康复效果;
适宜人群:体重严重超标,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的人群;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40~60分钟;
热量消耗:约千卡/小时。
2、游泳
运动优点:游泳是克服水的阻力而不是克服重力,肌肉和关节不宜受损,能有效保护膝关节;
适宜人群:膝关节受损;体重严重超标;减肥;增强体质的人群;
运动周期: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
热量消耗:约千卡/小时。
3、慢跑
慢跑,亦称为缓步、缓跑或缓步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目的在以较慢或中等的节奏来跑完一段相对较长的距离,以达到热身或锻炼的目的。医学权威认为,慢跑是锻炼心脏和全身的好方法。慢跑通常以隔日进行为宜。
慢跑的时间取决于慢跑者的训练程度。对于初学者或是中断体育运动较长时间的人来说,一开始每次运动最好不要超过10~15分钟,中间可以有一个慢走的过程。慢跑时间可以在一个月内逐步提升到20分钟。慢跑运动的关键在于坚持,平均一周需要3次训练。专家建议,一天中跑步的最佳时间在17~18点之间,因为一天中这个时段人的体温最高。
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要深长,缓慢而有节奏,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亦可三步一吸,宜用腹部深呼吸,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慢跑时步伐要轻快,双臂自然摆动。
4、步行
步行运动是最常见、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健身方法,它适宜于男女老少。进行步行运动不仅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愉快感,而且还有助于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帮助降低血压,并能起到减肥、助睡眠、增精力和体力等功效。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
速度:年老体弱的人,每分钟约走60~70步;长距离健行者,男性每分钟走80~90步,女性则每分钟走70~80步;速度较快的,每分钟约行~;
时间:每次至少快走30分钟;
目标:每天一万步的量需要一个半小时,可以分次完成。我们的基本目标是---每天一万步,当然你要更健康还可以走得更多;
练习方法:步行分正行和倒行,正行和倒行方向相反,而运动量因人而宜,可自行掌握。每天运动2~3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