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通常是指脑血栓形成,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最终血管阻塞,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
由于现代环境的因素影响,人们平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再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脑梗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一般都在于中青壮老年患者发病率占50%左右,主要和一些慢性疾病比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密切相关。
脑梗为什么容易在深夜发生?
脑血栓,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深夜,这是因为这些疾病大多和血液黏稠度相关。
人体血液粘稠度一天之中是不停变化的,从早上4:00~8:00粘稠度最高,随之下降,到凌晨12点,粘稠度是最低的,然后再开始回升,直到最高点。
血液黏稠度增高,非常容易增加脑中风的风险,血液粘稠度高的时候正好是人体深度睡眠的时候,一般不会起床喝水,不过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担心起夜的情况,睡前也不喝水,体内血液的粘稠多久会更高,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深夜容易患上脑梗,和睡觉姿势也有关系,长期一个固定姿势入睡,比如固定侧卧,可能会导致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不畅,从而诱发脑梗。
心脑血管类患者发病抢救时间很关键,错过了黄金的抢救时间,预后很差,甚至还会猝死,因此我们看到大多数脑梗发生于凌晨时间,如果家人未能及时发现,就算及时拨打了,医生立即出发,赶到时也可能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发生脑梗时,有什么前兆?
1、头晕:突然头晕,特别是眩晕。
2、抽搐: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或全身抽搐。
3、头痛:原有头痛突然加重或持续不易缓解,尤其是头痛为跳痛或后头胀痛者。
4、耳鸣: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耳鸣,可以伴有重听或眩晕。
5、麻木:一侧肢体、面部或口周的阵阵麻木。
6、运动障碍:一侧肢体突发无力或不灵活,走路不稳、易跌跤,或一侧口角无力、流口水。
7、语言障碍:说话吐字不清,嘴和舌头不灵活。
8、视觉障碍:单眼或双眼阵阵视物不清,甚至暂时看不见。
9、意识障碍:突然出现昏沉、嗜睡,或者近来常有晕倒的现象。
10、精神障碍:突然出现记忆障碍、性格改变或精神失常。
老年人要警惕深夜脑梗,医生忠告:晚饭后,3件事要少做
1、晚饭后不要立即睡觉
饭后立刻躺下,胃里的食物或液体就可能反流上来,被吸入肺,引发肺炎。此外,人处于睡眠状态时,神经反应减弱,胃酸分泌增加,会进一步增加误吸机会。
另外刚吃完饭,胃肠道还在将刚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吸收,如果这个时候就去睡觉,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减弱,会引起消化不良,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而且容易引起脑缺血,脑中风。
2、晚饭后不要立即运动
饭后胃里装满了食物,运动时震动胃肠,使连接胃肠的肠系膜受到牵拉,引起腹痛。运动时血液的分配从消化道转移到骨骼肌,促使消化道缺血而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因而发生腹痛。
运动时全身需氧量增加,平时缺乏锻炼的人肺活量小,这时努力喘气容易出现呼吸浅而快。这使得胸腔负压减小,造成肝脏血液回流受阻,则导致肝脏淤血、肝包膜张力增大而引起肝脏疼痛,表现为右上腹疼痛。
3、晚饭后不要立即洗澡
刚吃完饭,人体消化系统开始工作,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这时候洗澡,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胃部没有充分的血液,会影响消化。
尤其是有些有消化疾病,或者是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等病人,更不能在饭后马上就要洗澡。起码也要等半个小时以后才能洗澡,高血压,饭后马上洗澡的话会造成血压瞬间升高。容易呼吸衰竭,窒息而亡。
阅读延伸——预防脑梗的小方法
1、多吃含镁的食物
镁可以有效抵抗某种矿物质钙,防止细胞膜上的钙流入细胞内,从而维持脑细胞内矿物质的平衡,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豆类、玉米、小麦、苹果、西红柿、海带以及多种绿色蔬菜都富含镁。
2、吃土豆
每个星期平均吃5到6个土豆,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60%。其奥妙在于土豆中富含钾。钾能够稳定人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保护脑血管免于破裂。香蕉、桃、杏等水果含钾也相对丰富。
3、锻炼右脑
人的大脑中,左半脑血管发达,右半脑血管少,且相对脆弱。因此,在相同因素刺激下,右半脑更容易发生脑出血。所以,经常使用左手,多听纯音乐,从而良性的刺激右脑,对于预防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4、醒来养神三分钟
临床发现,不少脑梗是在夜间或清晨从睡眠中醒来一刹那发生的。特别是从卧位变为坐位时,更容易出现危险。因此,醒来后,要养神三分钟,再起床,给血管充分的适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