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JLA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
TUhjnbcbe - 2021/2/3 18:14: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呈独立相关。

——摘自文章章节

背景和目的

心血管疾病(CVD)是T2DM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例如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血浆甘油三酸酯(TG)水平升高。而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研究都致力于探寻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和遗传突变(如克隆性造血),这对于预防T2DM患者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和作为未来风险预测指标或治疗靶点都至关重要。

由血红素加氧酶(HO)-1(血红素降解中的限速酶)作用产生的胆红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年,首次关于胆红素的临床研究指出胆红素水平低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但是,针对该研究课题,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而针对T2DM的患者进行的研究很少。对此,本研究针对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研究方法

该观察性研究共纳入了例T2DM患者,他们接受以1-2年为间隔,连续进行6-8年的一系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被定义为重复超声检查中发现的新斑块病变。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成高、中、低三个水平,分析基线时血清总胆红素与斑块进展状态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

在例T2DM患者中,有例(43.4%)出现颈动脉斑块进一步发展。斑块进展者年龄更大,且高血压、中心性肥胖和慢性肾病的患病率更高;与斑块未发生进一步病变者相比,其T2DM病程更长,总胆固醇(TC)、TG和胰岛素抵抗水平更高,总胆红素浓度更低。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三个水平,最高者比最低者年轻,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进展呈反相关(OR0.;95%CI:0.-0.;P=0.)。年龄(P0.)、体质指数(P=0.)和TC(P=0.)也与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

表1.基线特征。

表2.血清胆红素不同水平组的临床和实验室参数。

表3.临床和实验室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系。

图1.显示了血清胆总红素水平在三个不同水平组中斑块进展的百分比。在低和中水平组中,分别有45.8%和46.8%的患者表现出颈动脉斑块进展。然而,高水平组中只有37.9%的患者表现出斑块进展,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P=0.)。

研究结论

该纵向分析表明,较高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与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进展的较低发生率显着相关。但仍需要前瞻性研究或孟德尔随机方法来最终确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T2DM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

一点评述

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因素研究已成为近期临床研究的重点,试图借此来探寻新的预测指标及治疗靶点。而该研究以血清总胆红素作为观察指标,得出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呈负相关,且独立相关。为临床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及制定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本文由高翔医师审校及组稿袁涛医师编译

彩蛋时刻

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JLA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