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介入止血,大有作为
TUhjnbcbe - 2021/2/16 18:54:00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www.niupixuanzl.net/

近日,医院(医院)介入中心团队迎接了这样一次挑战,为一位鼻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失血得到了控制,生命迎来了转机。

近日早上,放射科副主任、介入专家罗远健接到急诊ICU(EICU)医生的电话,请求急会诊。罗远健第一时间赶到,经了解56岁的男性患者蒋先生因舌癌术后间断放化疗1年,右侧鼻出血1日而来就诊,当时已出现失血性休克。EICU的医护人员们正对患者紧急进行升压、输血扩容等治疗,不断清理呼吸道血块。但填压的明胶海绵和纱布都阻止不了喷涌的血液,因为失血,患者脑部缺血缺氧,已陷入中度昏迷并一直无意识躁动。罗远健果断判断:必须立即进行介入止血手术,才能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这又是一台要跟时间赛跑的手术。为了防止呼吸道阻塞,只能让患者采取右侧卧位,但考虑到介入动脉造影必须采取仰卧位和全身制动,EICU和介入中心马上联系了耳鼻咽喉科和麻醉科,闻讯赶来的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杨径非常顺利的完成了侧卧位的气管切开插管。患者被推入介入手术室时,麻醉科医师*明和介入中心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造影剂大量外溢,提示出血。

由于右侧鼻腔出血一般责任动脉是右侧颈外动脉的分支蝶腭动脉,病人麻醉完成后先进行右颈总动脉造影,造影后发现颈外动脉明显细小,出血动脉是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前壁近鼻咽部段可见蜂窝状破口,大量造影剂外溢。“找到了出血部位,还是第一步,如何尽快止血”罗远健沉着冷静的思考着。他考虑颈外动脉细小可能与舌癌手术和缩血管药物作用有关,颈内动脉破口可能是肿瘤复发破坏导致。于是先将导管抵近破口,缓慢注射PVA栓塞颗粒和造影剂混悬液,试图让栓塞颗粒“漂”进蜂窝口,但马上发现吸痰管内吸出了造影剂和栓塞颗粒,出血依然凶猛,显示这种栓塞方式失败了。难道要栓塞右侧颈内动脉?栓完后出现右侧大脑大面积脑梗死一样是灾难性后果,怎么办?两难的选择摆在面前,考验着身经百战的医生。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对医生和病人来说,每一秒都十分漫长……好在罗远健作为放射科的外周介入专家,曾阅读过成百上千份脑动脉CTA的照片,平时积累下扎实的影像解剖知识此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迅速提示他:大脑中的动脉环(Willis环)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主要通过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将两侧大脑半球和前、后循环联系起来。如果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后,Willis环会主要通过前交通动脉将左侧颈内动脉的血液引入右侧大脑。因为前交通动脉未发育的人只占正常变异的1%,所以大多数人的颈内动脉还是可以栓塞的。为了万无一失,罗远健马上退出右侧颈内动脉,将导管送到左侧颈内动脉内进行脑血管造影,造影证实前交通动脉开放良好,这意味着栓了右侧颈内动脉后患者极大可能不会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为了防止出现破口近端阻塞后脑内血液倒灌入颈内动脉再出血,罗远健先后在破口上下端各释放了一个弹簧圈,复查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和左侧脑血管造影均证实破口区再未出血,患者的口鼻腔也无血液流出,监护仪显示血压迅速上升,心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给予升压药减量。介入止血术成功,在场的介入、麻醉、EICU科的医生护士技术员都松了一口气。手术第三天,患者就离开了EICU转入肿瘤科继续治疗。

弹簧圈栓塞后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证实栓塞满意。栓塞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证实右侧大脑血供来源于左侧并未见向右侧颈内动脉内倒灌。

出血性疾病作为常见的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的凶险疾病,由于出血的复杂性,如何尽快寻找到造成出血的“元凶”,快速有效止血,防范再出血风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临床诊疗救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近年来,医院介入医学飞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出血疾病的救治理念,很多原来不可控或难控的出血,经过微创、精准的介入手术变得可控、可治,为进一步内、外科治疗创造条件。

专家简介罗远健,毕业于东南大学,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和外周血管微创介入诊断、治疗工作20余年。曾在同济医科大学、医院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头、胸、腹部CTA、CTV冠状动脉CTA的诊断及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妇产科子宫肌瘤、腺肌症、切口妊娠、输卵管阻塞等介入治疗;各部位腔道狭窄的扩张与支架置入术。

-

文章素材:放射科

编辑、审核:宣传科

挂号缴费、查询检查报告按住上图3秒‘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介入止血,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