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医院鼻科大师班
专题讲座精彩掠影(二)
.9.11
年复旦大医院鼻科大师班正在进行中。今天是第三日,饕餮的学术盛宴并没有因为工作日的到来而减半分精彩。
复旦大医院鼻颅底外科的顾瑜蓉教授主持了上午的讲座。今天的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张秋航教授。张秋航教授就鼻内镜下处理岩尖区域病变做了精彩的报告,讲解了鼻内镜到达岩尖区域的手术路径,并列举了该区域的常见病变,配以清晰的手术的录像,对内镜处理岩尖区病变做了详细阐述。
医院张秋航教授
余洪猛教授、顾瑜蓉教授和张秋航教授共同讨论学术热点
上午第二场讲座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医院的李晓明教授,他为大家带来鼻腔鼻窦颅底恶性肿瘤的相关内容。李教授首先介绍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手术的发展史,评估了鼻内镜在其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及其分类,范围和分级。随后李教授对鼻腔鼻窦前颅底恶性肿瘤鼻内镜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与手术路径进行了重点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医院李晓明教授
随后,复旦大医院鼻科主任兼鼻颅底外科主任余洪猛教授作了题为《内镜经鼻前颅底肿瘤切除与重建》的讲座。余教授首先介绍到,复旦大医院的鼻科团队,由鼻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疾病和中西医结合学科组成。其中,余洪猛教授领衔的鼻颅底外科团队由多位鼻科教授和神经外科教授组成,通过优化鼻内镜下鼻-颅联合手术进路、应用导航系统、术中血管和神经监护、颅底区修复等技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增加手术安全保障措施,在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巨大垂体瘤、脊索瘤等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随后余教授从鼻内镜技术发展历史开始,详尽介绍了鼻颅底解剖概念和范围,手术入路以及前颅底重建的相关内容,并给大家分享了精彩案例及手术视频。余教授认为国内鼻颅底外科的发展亟需内镜颅底外科团队的建立,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搭建多学科合作平台,未来应向低风险的手术方向发展。
复医院鼻科主任兼鼻颅底外科主任余洪猛教授
复旦大医院鼻颅底团队,由鼻科教授和神经外科教授组成
余洪猛教授回答学员提问
之后,复旦大医院的王德辉教授对鼻内镜下侧颅底区的解剖及相关手术做了精彩的报告。王教授首先讲解了侧颅底的解剖、分区,并指出经鼻进路到达侧颅底是可行的、安全的,越靠近内侧,经鼻进路越有优势。指出该区域的解剖重点,而最重要的结构是颈内动脉,术中应注意保护。
短暂的午休后,下午第一位讲者,医院神经外科张晓彪教授作了题为《内镜经鼻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讲座。张教授通过手术案例详解了垂体腺瘤的切除过程、如何减少术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肿瘤有效切除的相关技术;详述了术中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等动脉出血的处理措施,也分析了不同鼻内镜入路、切除技术以及颅底重建方法。最后张教授强调了保留瘤体外正常垂体对病人的重要性,并认为术前了解垂体激素分泌功能,做好病人术后激素的替代治疗对预后也有重要作用。
随后,复旦大医院李厚勇教授作了题为《鼻源性眶脓肿的鼻内镜手术》的讲座。李教授从眶内脓肿的形成机制、脓肿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脓肿鼻内镜的手术方法详尽的介绍了眶内脓肿,让学员理解了不同类型眶内脓肿经鼻内镜引流的方法。此外,李教授还详解了鼻窦的解剖及不同手术方式、额窦手术的并发症和术中防止这些并发症的手术注意事项。
复旦大医院李厚勇教授
之后,王德辉教授在《从内镜下额窦的解剖到额窦的手术》讲座中主要阐述额窦不同手术术式,包括Draf术式、Stammberger术式、Wormald术式、Fridmen术式、鼻窦球囊扩张和扩大鼻丘气房入路;以及开放额窦的方法、影响额窦手术难易的因素;并分享了开放额窦的技巧,分析了困难额窦手术原因,进一步总结额窦手术成功的关键。
最后,复旦大医院郑春泉教授作了《复杂额窦内镜手术》的讲座,其中主要阐述了额隐窝解剖,介绍了Kuhn分类法和国际鼻科新分类法,以及开放额窦的方法,重点结合具体的病例分析额窦开放的术式、特点和技巧。
学习班第四日精彩预告:学员们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手术示教和转播,主要手术包括鼻颅交通肿瘤切除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等。感谢大家